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爬行动物,大多分布于华南地区,不过往北至吉林,往西至甘肃也都有分布。北草蜥应该是分布在中国的草蜥里面体型最大的一种,头尾全长可达310毫米,尾部长度大约是头体长度的3倍。它们的背部和四肢背面的颜色以褐色为主,体侧常呈现鲜艳的绿色,腹面为灰白色或者灰棕色。在眼后方常有一条灰白色纵线纹经体侧延伸至尾基部,形成两条明显的纵线。
初生的北草蜥幼体背部颜色为深褐色,体侧绿色不明显,尾巴末端颜色偏向红色,随着成长体侧颜色会慢慢变绿。北草蜥体型相对较粗壮,一般而言具有一对鼠蹊孔和三对颏片,舌头有着明显的分叉。北草蜥多生活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的丘陵和山野,常栖息于灌木丛中,属日行性爬虫,夜间常在植物叶面上休息,行动非常迅速。活跃的季节一般为4~9月,低温时期会有蛰伏现象。以昆虫类、昆虫幼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北草蜥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一窝可产卵2~6枚。与北草蜥形态比较接近的是蓬莱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曾经在早期有不少学者都把蓬莱草蜥当作是北草蜥的同物异名,直到郑天佑教授确认它为独立种,并给它取中文名为“蓬莱草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