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和蓝宝石,是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宝石,身价在宝石当中也是顶尖的。其实在矿物学上,它们都是同一种矿物——“刚玉”,主要成分是平平无奇的氧化铝。能达到宝石级别的,红色的称为红宝石,其他颜色不管是蓝色还是黄色、绿色、棕色等,都统称为蓝宝石。只是它们红色和蓝色的美,各有一位“山寨高手”可以模仿,它们就是尖晶石与坦桑石。
尖晶石:俏丽小骗子
在英国王冠正面中央,镶嵌着一颗170克拉的“红宝石”——“黑太子红宝石”。它得名自14世纪的英格兰王子“黑太子爱德华”,这位王子能征善战,有一次帮友邦国王打赢了仗而获赠这颗宝石。后来此石一直为英国王室所有,19世纪英国国力最盛时,用3000多颗宝石打造了一顶“帝国皇冠”,而它就位于最醒目的位置。
同属英国王室、重361克拉的“帖木儿红宝石”,更是命运坎坷。它最初是14世纪中亚枭雄帖木儿攻占印度所获,又在蒙古、波斯、印度的帝国争霸战中几经易主,1849年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掳走。还有18世纪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的皇冠,顶端的巨型“红宝石”重达398.7克拉!直到20世纪,这些绝世珍宝才被验明并非红宝石,而是尖晶石。
嵌在英国王冠正中央的“黑太子红宝石”在中国历史上,类似情况也不少见。
古书记载的“巴拉斯”红宝石、清代亲王和一品大员的官帽“红宝石顶戴”,几乎都是红色尖晶石……尖晶石屡屡“行骗得手”,缘于古人对宝石“只看脸”,缺乏辨识方法。尖晶石常与红宝石伴生,其中一些打磨后也呈现鲜亮的“鸽血红”,光看颜色极易混淆。
但借助现代矿物学知识,区分两者并不很难:红宝石呈现深浅不一的“二色性”,晶体为平板状,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更高,密度、硬度较大;尖晶石则颜色均匀,晶体是“棱角分明”的八面体。
其实宝石级的尖晶石,在自然界比红宝石还要少见,古人追捧它也不吃亏。除了高贵的红色,尖晶石还有蓝、绿、粉、黄、褐、透明等色泽。尖晶石的主要成分是镁铝氧化物,或出自灼热岩浆冷却而成的“岩浆岩”,或形成于地下数十公里高温、高压环境中造就的“变质岩”。这种形成过程与红宝石类似,因此二者经常出自相同矿床。
坦桑石:乞力马扎罗的蔚蓝
初听到“坦桑石”这个名字,你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坦桑石的出镜次数并不少:电影《泰坦尼克号》道具、COS那颗超级蓝钻的“海洋之心”,就是一颗坦桑石;2011年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凯特王妃婚戒上的宝石又是坦桑石。好莱坞红地毯上的各路明星,也时常佩戴靓丽的坦桑石首饰。
比起那些成名已久的宝石美玉,坦桑石可谓“涉世未深”。它1965年才在乞力马扎罗山山区被发现,后经宝石专家鉴定属于“黝帘石”家族。黝帘石是一类常见、姿色平平的钙铝硅酸盐矿物,此前很少被当做宝石。加之黝帘石(Zoisite)在英文中读音很像“自杀”(Suicide),为避免晦气,珠宝商干脆按发现地,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坦桑石”。
在交给首饰匠雕琢前,坦桑石还需经受一道历练:人工煅烧。天然状态下的坦桑石,其实大多并非高贵的“坦桑蓝”,而是以褐色调为主。但若放到近400℃的火焰中加热,坦桑石晶体内的部分钒离子就会“移位”,颜色也会魔术般地变蓝。在当地偶尔也能找到一些一身亮蓝的天然坦桑石,这是因为它们受过了草原野火的洗礼。
坦桑石出道以来,并未在珠宝界一炮打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还经常被错当成蓝宝石。其实,坦桑石的“色相”丝毫不逊蓝宝石,“分量”还更足:蓝宝石很少超过5克拉,而十几克拉的坦桑石都不算特别罕见。不过,坦桑石毕竟出道晚、底蕴浅,而且摩氏硬度只有6.5~7,比蓝宝石更易磨损。随着近十几年曝光率增加,尤其是在《泰坦尼克号》里的精彩表现产生了巨大广告效应,坦桑石才逐渐受到了人们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