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科学创业么?我想和你聊聊

作者: 桔子帮小帮主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3-11

文章讨论了科学创业作为年轻科研人员的第三条路,分析了科研人员创业的优势和挑战,并通过案例分享了科学创业者的成功经验。

去年年底,《生物化学进展》杂志发了一篇文章,鼓励年轻科研人员,除了搞科研和进公司之外,还可以考虑第三条路——科学创业。杂志文章作者乔纳森·索恩(Jonathan N. Thon)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研人员,也是创业者,成立了专门开发人造血小板技术和设备的生物技术公司Platelet BioGenesis。

以生物专业为代表的理科生,经常抱怨找工作难,尤其在中国,这个趋势愈加明显。我本科老板上学的八十年代,从国外PhD回国,可以直接在北大找到教职,过几年可以升为教授。但如今,我已经博士毕业四年,我的同学几乎没有找到教职的,大多都在企业和公司工作,或者仍然在博士后道路上苦苦坚持。

在这样的前提下,年轻的科研人员可以考虑利用自己多年的科学积累,同时把自己在科学方面多年的训练,转化成创业技能,成为“科学企业家”。

关于为何鼓励年轻科研人员进行“科学创业”,文章分析了几点。收入低,放弃科研不可惜。在美国和加拿大,博士后工资一般在每年3.8万到5万美元,相比之下,医生和律师的起薪能达到7万美元。做基础科学的人的工资比产业界低40%,他们每周工作大于50小时,相当于每小时挣14.5美元,比实验室技术员的起薪还低。

科学创业不仅不是做不了科研的不得已的选择,反而能获得科研和创业的双重精彩,它能带来智力上的挑战和自由,也能保障工作和收入。如果走上科研之路,就必须遵循相对僵化的升职轨迹,职业发展和经费都申请都没有太多灵活性,而自己创业就没有这些问题。

科研工作者是天然的创业者,他们以前所受的训练,完全能让他们胜任创业者的角色。在国外,引导科研人员创业的机制相对健全,不少国家有商业加速器,为年轻的科学企业家提供引导、培训甚至经费上的支持。

我有个朋友叫陈复加,她在牛津大学读博士,专业方向是仿生和材料工程。读书的时候,她和其他科学青年一样,希望成为科学家,可她同时也是一个乐于抓住新机会的人。

2012年欧洲空间局组织过一次比赛,主题是把现有的材料或技术转化成商业产品。复加和合作者就利用超轻的宇航材料,发明了一款折叠婴儿床。她发明的婴儿床不仅超轻,而且易于操作,两三秒就能展开合上。她给它取了个很酷的名字,叫“太空婴儿床(SpaceCot)”。最终她的婴儿床获得了第一名。

我做过十年科研,热爱科学,但博士毕业后还是做了“科研逃兵”,在果壳网不断孵化和探究新的项目,走上科学创业之路。因为这个身份,我能理解科学创业者的辛苦。如果你对陈复加的故事有共鸣,如果你对科学创业有心得或者遇到了难处,如果你身边有认识的科学企业家,我非常想和你聊聊,了解你的经验和困难,或许果壳网能一起想想怎么为你提供帮助。

UUID: 61b88213-1c0a-4f74-9629-9d1cdea310b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3-11_你在科学创业么?我想和你聊聊.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