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知道,“铅”是个危险的东西,铅中毒能引起精神衰弱、身体无力、内脏衰竭等多种疾患。但这种重金属元素,却以它独特的优点,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当年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据说就是因为热爱铅而衰亡的……
宏伟的引水渠,是罗马文明的象征。但罗马人把泉水引入市内后,就用铅制水管输送,带来了铅中毒的风险。在许多工程师眼里,罗马文明最伟大的建筑,并不是大竞技场和万神殿,而是四通八达的供水系统。
讲卫生的罗马人,不惜花费巨资在每一座城市周围兴建引水渠,将数十公里外的山间清泉引入市区,再用水管把水输送到市区各个角落。仅首都罗马就有11条引水渠,市内大街小巷几乎都有输水管道,给人们送去“自来水”。可这些水管常常用铅制造,结果大家每天都在喝含铅的水。
罗马人酷爱美食美酒,而他们的锅碗瓢盆、瓶瓶罐罐大量使用铅器,调味用的葡萄糖浆更是在铅锅里熬煮、铅罐里储存。
不仅如此,罗马人用铅盖房顶,用铅做小孩玩具,用铅造棺材,简直一辈子都离不开铅。说起来,最倒霉的其实是罗马权贵,他们每天吃喝玩乐摄入的铅,是平民、奴隶的10多倍。尽管当时也有些学者医生意识到了铅的危害,可就是没人当回事。现代科学家分析了北极冰芯中的古代大气样本,发现在古罗马时代,全球大气铅含量都被他们拉高了……
当然罗马帝国衰败原因很多,铅未必有多大罪过。而且铅的资历比罗马老得多,它与金、银、铜、锡同为人类最早利用的“元老”金属,早在8000多年前就被开采了。铅质地虽软,却分布广、易提炼、易加工、耐腐蚀,在很长时期内都比铜、铁便宜不少,经济适用。唯一的问题是,铅如果被吸入人体,发挥的全是“负能量”,而且难以排出。
除了直接使用,铅还和铜、锡一起,被用于冶炼青铜。在这种最古老的合金材料中,铅以小颗粒状态独立存在。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奢华的青铜器基本由“钟鸣鼎食”的贵族专享,烹煮酒肉时就会有铅渗入进去。尤其是最爱用青铜器的商代,常有王公大臣“酒疾”难愈、精神萎靡或举止狂乱的记载,症状颇似铅中毒。有历史学家怀疑,那位起初励精图治、后来却成为暴君代名词的商纣王,或许就是铅中毒患者。
古代朝鲜的女性化妆品。无论在东亚还是欧洲,农业时代的女性经常使用含铅原料来化妆,在不知情中健康受损。自古以来,美丽就是有代价的。
随着铁器、瓷器的成熟,铅器和青铜器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但铅元素仍活跃于人们身边。古代中国女子化妆用的“铅华”,主要原料就是氧化铅;中世纪欧洲女子则用碳酸铅——“铅白”来美白。这些有毒化妆品久用毁损皮肤,只能涂抹更多铅粉来掩饰,身体就在恶性循环中渐渐憔悴……铅白还用作油画颜料,于是铅中毒也成了画家的常见职业病。战争进入火药时代后,用铅铸成的枪弹又让无数人丧生。
不过比起现代社会,古人那点铅简直是小打小闹。18世纪以来飞速成长的工业巨兽,以煤炭为食料,以金属为肌体,而煤炭和金属矿石中往往含铅。工厂、电厂的燃煤锅炉,将铅滚滚排入大气,汽车尾气排出的铅甚至更多。还有玻璃、塑料、油漆、纺织品……几乎都有铅成分。从1930年到1970年,大气中的铅含量比罗马时代还高出25~50倍!在一些工业区,铅中毒几乎成了常见病。
印刷用的“铅字”于15世纪在欧洲出现,将中国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发扬光大。直到20世纪末激光照排的普及,承载文明的书籍、报刊才告别了铅字时代。话虽如此,我们却没法理直气壮地指责铅——数千年来一直被人从地壳里挖走,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尽力奉献,直到化为齑粉,怎么说也是“劳苦功高”啊。
近些年来,人们终于开始推广无铅汽油、无铅涂料,可至今无论汽车、飞机、轮船,还是手机电脑、精密仪器甚至最“环保”的太阳能、风能发电设备,还是要靠铅酸蓄电池才能运行;而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来说,一块铅板、一副铅手套简直就是生命守护神。想让铅彻底“退休”不再掺和人类生活,恐怕还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