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实施双休日20周年,奇怪的是,日历上的“星期六”和“星期日”并不是紧挨着的,而是在一星期的两端天各一方,这是为什么呢?与我们熟悉的算法不同,许多日历表总是把“周日”排在每周第一天,“周六”排在最后一天。
“星期”的来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的“星期”是外来货,古代中国讲的是每月分三“旬”,10天为一旬,除节日外没有法定休息日。
星期这个东西源自西方,但这个“西方”可不是指欧洲,而是包括中东、北非在内的整个地中海文明圈。最早发明“星期”概念的,是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数千年前的当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分为29或30天。每月又分为4部分,分别是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前3个周期为7天,最后一个是8或9天。
后来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继承了两河文明的天文历法成果,并进一步完善了历法,形成了以7天一个周期来记录时间的传统。
在现代汉语里,星期一到星期日(星期天),按顺序排下来,一目了然。而熟悉日本动漫的朋友或许知道,日语中的一星期是以“七曜”命名的——日月火水木金土,比如周一是月曜日、周二是火曜日、周六是土曜日……听起来很炫酷很中国风有没有?其实跟许多日语词汇一样,这“七曜”命名也是西方舶来品,只是借用了他们早先从中国学来的传统。
如果有耐心看完上面这么多内容,或许你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星期日是一星期中的最后一天,在西方文明中却是每星期的第一天?其实在古代两河、希腊罗马的“星期”制度里,相当于周六的“土曜日”才是一星期中停工休息的日子,而相当于周日的“日曜日”则是一星期的开始。
发源自两河流域边缘、创造了犹太教和《圣经·旧约》的古希伯来人,在上帝创世的神话中也是以日曜日代表“上帝说,要有光”的创世第一日,而相当于周六的“土曜日”对应上帝完成创世、专心休息的第七天,也就是星期最后一日,犹太教中人们要停止工作的“安息日”。
在19世纪欧美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工人阶级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星期工作六天,苦不堪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工人们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于是为此展开了不懈斗争。主要目标是两个:每星期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从1908年开始,美国一些企业家在星期六也停产停工,让工人们多休息一天,这种做法渐渐风行全国。到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标准劳动法案》,正式把每周40小时(5天、8小时)作为法定工作时间标准,周六、周日干活都算加班。
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采用了这种双休日制度,中国大陆是从1995年“五一”之后才开始实行的,到今年正好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