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见的花的样子小时候看过一本民间百科全书《万事由来》,该书以大量的野史介绍了世间万物的来由。关于蒲公英它是这么介绍的:一女子年方二八,但患上了乳痈,父母愚昧无知,以为女儿定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因此不但不给医治,还把女儿责骂一顿。
女子悲愤难当便投了河,幸好附近有位老人和孙女在打渔,女子获救,老人的孙女在给姑娘换衣服的时候发现姑娘得了乳痈,便用草药给姑娘内服外敷,没几天就好了,后来得知这家渔民姓蒲,孙女名叫公英,这种草药以后就被称为蒲公英。
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版本,古代的医书也无一例外记载它有“主妇人乳痈肿”、“敷诸疮肿毒”、“通乳汁”等疗效,疗效真伪已不可考,也别为了治疗某些病而去采路边的蒲公英去服用,不仅是因为可能毫无疗效,还因为你可能根本不认识它。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是很常见的菊科植物,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它是一团团白色小绒球,吹一口气,就会有很多小伞飞出来,飘散在空中。
去网上搜一下蒲公英,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图。小学的课文里也有一篇《蒲公英的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其实课文里写错了,能飞的不是蒲公英的种子,而是具冠毛的果,众多冠毛向外放射成一把羽毛伞的形状,蒲公英的果才能御风飞行,整个果序上的果聚集在一起,冠毛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大多数人所认识的白色绒球。
蒲公英果期的形态,人人都认得,然后来看花期,这就是前面说你可能不认识的原因,但你肯定见过,作为城市里最常见的菊科植物之一,早在一、二月份天寒地冻,冰雪尚未消融的时候,它就已经在你家楼下悄悄开放了。
这就是它开花的样子,数根花葶从基生叶中挺出,鲜黄色的舌状花组成直径约75px的头状花序,由于太常见了,对植物不了解的人多半会把它看成其他常见的野菊花,毕竟都是头状花序,一眼看上去差不多,而果期的白色绒球形态过于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它在开花的时候反而变得泯然众人(花)了。
《琵琶行》的歌女在年轻貌美时,享有“五陵年少争缠头”的待遇,等到“暮去朝来颜色故”,便“门前冷落鞍马稀”,蒲公英却相反,因果期而被人熟知,在花期则被人忽视,虽然芳华已逝,唯见白头凋零,可就靠那漫天飞扬的白发,才会带给人们无限浪漫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