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整部文明史中,家畜是那种适时被人类驯化,陪人类走向文明,又退到农村奉献于畜牧业的伟大动物。猪因为其“浑身是宝”和“好养活”等特性,便成为了其中的代表。猪驯化于野猪,亚洲和欧洲的家猪分别起源于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两者有各自独立的母系起源。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一些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最早的家猪骨骼。
当然,很难在发现骨骼后马上断言那是驯化后的物种,但学者可以通过骨骼推断它生前的解剖特征、生存条件,来判断它的驯化程度。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推算,最早的家猪可能在28000年前就已出现。在由野猪向猪的变迁过程中,猪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如下的继承和变化:它们保留了杂食性强、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等特性;繁殖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喜清洁、易调教的特性,被祖先所喜爱。
这也是人工选育要重点保留的特性;与祖先以及其它社群动物相同,它们也有领地意识,有一个群体内的权力顺序。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这些特性时而使管理变得轻松,时而也让人头大。而在今天,猪遍布人类居住的每个大洲。全世界238个国家中,有130个国家有自己的猪种资源。从字面上看,圂与豢从豕,牧从牛,养从羊,驯从马,是四种各有偏向的养殖方式,其中猪是要“豢养”在猪圈里的。
但是,汉代及以前的养猪方式是放牧和圈养的结合。人们要把猪赶到野外有水和草的地方放牧,比如沼泽;或者赶到农田里边吃喝拉撒,用来肥田。后来人们改用纯舍饲,也发现限制活动的确能使猪更肥,猪才真正安定下来。猪在生活上的进一步脏乱差,可能与此有关。此时,城市承担一部分乡村功能,城市养猪人的身影,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历历可见。猪虽然爱好清洁,但舍饲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粪尿污染和空气污染。
一个10万头的猪场,每天就可以生产鲜粪80吨、污水260吨,并且散发鲜浓的恶臭。现在城区里已经很难再见到猪场,饲养宠物猪也只是少数人的趣味。想要找到猪的影子,也只能去超市、菜市场的生鲜柜里寻找肉制品,聊为凭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