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一毛钱不捡,网上一毛钱为何要抢?

作者: 李松蔚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2-16

本文探讨了在网络时代,人际关系的维系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点赞和群发到抢红包,这些网络行为如何在缺乏现实感的情况下,通过金钱的介入来增加人际联结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文章分析了网络红包的兴起,以及它如何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行为,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传递现实中的情感和联结。

在一次讲座中,有一位朋友提问:“定期给那些从来不联系的朋友打电话,又没有话可聊,怎么办?”听众都觉得挺好笑的:没有话题,干嘛要联系。仔细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天南地北的人,久久不联系就淡忘了。但是又没有条件去细心打理,只好集中编为定期一次的任务。就算无话可聊,也要勉为其难维持下去。如此说来是有点荒诞:人际关系本来是发乎自然的一种需求,现在却成了敷衍差事。这恐怕也与网络时代脱不了关系。

正因为信息交换的速度太快,人与人沟通的成本几乎为零,地球才日渐变成了一个村,而我们的社交也超出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圈子之外。

翻一下你的手机通讯录、微信、邮箱、陌陌,数一下你现在有多少联系人?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根据猿猴的智力推算人类社交能力的上限,能稳定维持的关系不会超过150人,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可是今天,超出这个数字的大有人在。150是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上限?“邓巴数字”恐怕小觑了互联网时代的人类。不是因为我们脑容量变大了,而是因为有了更简便的技术手段,那就是点赞和群发。

手指动一动,根本不需要花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就能收到提醒,知道你还没忘了他,这样岂不美妙?在我看来,在网络关系向现实侵蚀的过程中,“点赞”是里程碑式的一个节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超出了人脑所能处理的极限,不得不依靠网络手段进行维系。毫无疑问,它最终会变得像所有虚拟关系一样,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就像有人丢了钱包,误了火车,在朋友圈里哭诉,还有人拼命点赞呢。

人与人的联系就这样被网络所稀释。你群发,我点赞,虽然都不一定相识,但彼此都不必浪费生命,又都能收获人际联结的幻觉。两相便利,却也两相空虚。这个时代,我们通讯录上的名单越来越长,彼此一诉衷肠的机会却越来越少——网上如火如荼的“抢红包”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忽然火爆起来的。

我以为,红包从来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社交行为。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上的抢红包心态,不讨论支付宝和微博。前者是财务工具,后者是媒体,想不通它们干嘛要趟这浑水——当然,那里有了红包,我还是要抢的。

发红包是因为快过年了。其实不止过年,婚丧嫁娶,都会用到红包(丧事叫奠仪,但跟红包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在于:人们会聚到一起。

人是喜欢群居的生物,这是千万年演化形成的特性,永远改不掉。我小时候,家里住平房,晚上老停电。一停电,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开门走出去。邻居也纷纷现身,彼此确认:“又停电了?”“麻烦!”我虽然年幼,置身在人群之中,也会感到周身通泰的一阵安心。想想看,要是某天邻居全不在家,一个人都没有,该是何等的恐慌?人性天然如此:大事小事,喜怒哀乐,聚到一起总会有更好的感觉。

在古代是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现在是上饭店订个几十桌。形式在变,本质不会变。请注意,就是在人们聚集到一起的这些仪式中,产生了收发红包的环节。这个环节非常的严肃,说它是画龙点睛也不为过。为什么严肃呢?因为红包就是钱。相比于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掏钱当然有份量得多。作为一种极具形式感的,“有份量”的社交行为,它对于人际联结的质量给予了严肃的认证:看!这可是真金白银!就算我们平时关系不密,我可是拿你当回事的!

这种庄严程度,仅次于歃血为盟。收红包的人开心就不用说了,发红包的人其实也很开心。这一行为让双方同时确认:“我们之间是有联结的,我并不孤独。”但是现在,微信和陌陌把这种行为搬到了网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表明,人们在网上的关系,也需要一点真金白银的认证。网上有群,这是一种特有的集会形式。但它和现实中的集会不一样,缺少那种呼吸相闻,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实体感。前面说了,网络关系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

热闹倒是热闹的,但是很难有人情:几百人的群,随时都有人在说话,有时烦得我不得不屏蔽提示音。这就可以看出来,我的心并不能寄托于此。时常也会打字,但并不会因为有千百个不知道在哪里的人,可能收到(也可能屏蔽掉)我的消息,就有安心的“置身人群之中”的踏实。但是一到线下聚会,立刻就会觉得温暖起来。网上的热闹,有时真是浮光掠影的一层表皮,热闹完了什么也没有。该空虚的还是空虚。还是多管齐下才好。

不然,新年夜大家在群里乐乐就好了,何至于有那么多人非去外滩凑热闹。

如此说来,微信引以为豪的“熟人社交”反倒是一种倒退。陌陌好歹是从零关系进入网络关系,微信则是把“现实中的关系”变成网络关系,虽然方便了,未必是好事。有两口子睡在一张床上的,还在微信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话。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沉迷BBS的时光,我们的嘴长在了键盘上。一个在版上发帖:冷,快去关门另一个回帖:自己关!……我们管这个叫“灌水”,关个门就能水上好几屏。

我认为这些产品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它们一定也在考虑进一步的突破。否则,只会像当年的BBS一样,从热闹的极点慢慢流失人气。微信还好,退潮之后毕竟还有现实的联系。像陌陌的群组,一般是因为兴趣或地理位置聚到一起,尤其需要具有现实感的媒介对彼此的关系进行确认。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打字打得厌了,就会开始有所反省:“玩到现在也挺无聊的……”除非搞几次线下聚会,否则,仅仅只靠网络上的信息交换,就像喝海水止渴。无论看多少分享,点多少赞,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诨,心里还是会缺一块。这一块,就是人情。

现在快过年了,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年工作,开始聚集团圆的时间。这时候,尤其凸显出网络人际的虚无。按早些年的传统,只能是群发短信,或在群里复制粘贴送祝福。大年三十,刷屏(那一晚上手机只能静音);初一,刷屏;十五,刷屏……可是有谁真把这些当回事呢?到了日子,不还是现实中的走亲访友才是正经吗?

网络的便利,也正是网络的限制。它太轻易了,没法当回事。前两年有一句流行语:“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你反正也没有多认真,我凭什么要真心相待?于是在这个时候,人类——也许首先是产品经理——想到了红包!第一个说服程序员做红包功能的产品经理可谓为用户巩固人际关系作出了贡献。红包,红包是多么有诚意的一种表达啊!在网上的关系中,我们不能传递体温,传递眼神,传递关心(非口头的),我们能传递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

好吧,我们想办法让数据有一点体温。最终,我们真的有了一种带体温的数据,就是钱。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送出的祝福不会显得虚弱无力了;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的用户被炸出来了;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终于找到了冒泡的理由;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搭不上话也不用担心被群里踢出……

归根到底,网上的红包与现实中的红包不同,却带有相通的元素。现实中的红包,是一种正式的人际契约,而网上的红包,则是网络灌水的一种延续。但这种灌水,多少是有一点点现实性的。这是来自网络的人情。为什么地上的一毛钱不捡,网上的一毛钱却要抢?我们抢到的并不仅仅是那一毛钱,而是联结之后的某种确认。我们在拼手气中联结,在接龙中联结,在比手快中联结,在猜数字中联结……一毛钱或是一块钱又怎么样?

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真的,我与他人的互动就是真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新春游园会,奖品不值钱,却总能收获比钱更多的快乐。新时代的人类想出这种新的联结方式,应该也算一桩好事吧?网络是越来越好了。素昧平生的人,可以藉由网络相识、相交,甚至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情况下,通过一点点金钱的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但我对于这种网络的人情,仍旧有一点担心:会不会因为它的功能越来越强,有一天人们真会忘掉面对面的重要?

过年时各自埋头对着手机,就能沉浸于网上的交情,而无视现实中的彼此隔断?也许最理想的状态,是可以一边走亲访友,收发现实的红包,偶尔上个网,和群里的朋友玩玩抢红包的游戏吧。

如果你在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忽然感受到久违的节日的喜庆感,这不是因为你的贪婪(总共才多少钱呢?),而是它因为激起了潜藏于我们心底的,对联结的渴望。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为网络关系增加一丝现实的份量。无论如何,这比点赞和群发诚恳多了。写完全文,尤其觉得,要是把赞改成发红包该多好。

UUID: 5af1d4b2-8915-4412-ae1f-d50419cc9a2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2-16_地上一毛钱不捡,网上一毛钱为何要抢?.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