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科学(Science)网站上有一篇题为《要爬上流行音乐的排行榜?不要把科学放进你的歌词中》(Want to climb the pop music charts? Don’t put science in your lyrics)的文章,里面所记载的是一篇科学传播研究的结果,分析的对象正是台湾流行音乐中所援用的科学元素。
有意思的是,科学网站的记者看完研究后,就设计了这个标题来形容台湾流行音乐的生存之道。然而,“科学”真的是台湾流行音乐的票房毒药吗?科学报导所引述的是笔者日前发表在《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期刊上的一个研究结果。这一篇研究报告的真正前身,其实是2013年的《五月天是最成功的科普大师?》一文。
当时笔者写完这一篇文章之后,实在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台湾的流行乐坛在思考创作题材的时候,会如此地排拒科学元素?当时也就兴起了把这些资料进行一个系统性分析的想法。想不到不分析还好,一分析还真的发现我们“流行音乐”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真是烂透了。
之前我们的文章中也曾提到,五月天的歌曲中大量使用了科学词汇。在这一个研究中,我们将1990年到2012年间,所有金曲奖入围的作品进行分析。在这12年间,总共包括了50位男歌手、60位女歌手及43个乐团的专辑作品,共计451张专辑里面的4526首歌。在这么多首歌词里面,最后只有377首里面所用到的元素,勉强跟科学有关。之后,我们再将这些语词的特质进一步统计归类,然后发现了一些颇令人惊讶的结果。
最常被使用的是什么科学词汇?流行音乐创作者到底最喜欢使用什么与科学相关的词汇呢?原来,使用到地球、太阳、月亮就已经算里面厉害的用词了,如果用到“光年”,那我们就要站起来鼓掌了。用词前10名的排行榜如下:地球(64次)、太阳(56次)、月亮(40次)、宇宙(37次)、彩虹(25次)、流星(25次)、星空(20次)、银河(12次)、光年(10次)、地心(10次)。
例如,在台湾甚至是华人世界都十分受欢迎的五月天乐团,在他们2011年的作品《星空》中,就使用了大部分上面列举的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包括彩虹、微风、星空、光年等。五月天果然是科学传播的模范生,表现不俗。其他更高级的用词,如地心引力、双栖动物(编者注:两栖动物)、落叶剂(编者注:橙剂)、草履虫、臭氧层等,都有人使用过,只可惜次数不多,一只手指头就可以数完。
哪一种类型的科学最多?不要意外,天文学(52.2%)是流行音乐的最爱,其次是生物学(15.2%)。例如2008年,歌手方大同的作品《黑洞里》,一段歌词如下:你的太阳系活在阳光里,为何总是跟着不变的旧轨迹,我的一片地藏在黑洞里,仿佛都是超乎意料的好东西。怎样教你相信,怎样教你也发现神秘的生命。在生物学这类中,例子有2006年歌手林俊杰的作品《进化论》。
原来台湾的文化人这么喜欢天文学,实在是太高级了。这一篇研究的另一位德国作者对于这个现象很好奇,他认为在流行音乐歌词中用这么多遥远的天文意象,应该是因为台湾人都急着想要逃离现实。笔者认为,这似乎有点道理。至于对生物学的喜好,猜想台湾本土电视剧里面动不动就要验DNA,应该也是有些贡献才对。
都用这些科学词汇来表达什么?结果发现,有43.7%是拿来“谈情说爱”,不管写的是进化论还是达尔文,反正就是“爱意”的表达;43.4%是在谈自己的心情,管你是光年还是黑洞,就是抒发歌者的热血或沮丧;而其他真的在谈论“科学”这件事的,只有5.1%。这个研究的结论,并不是为了要鼓励文化人把流行歌曲都写成“科学宣教歌”,而是从一般人最亲近的流行音乐中,看出科学距离常民的生活究竟有多遥远。
西方许多第一线的流行音乐歌手,不乏将科技议题作为主要创作题材,例如冰岛歌手比约克(Björk)的《Mutual Core》,透过地质学上的各种变化来隐喻人际互动,不管是歌词或MV都富含地球结构的张力;英国的电台司令(Radiohead)曾以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大强子对撞机作为题材,写下《Supercollider》一曲;德国电子音乐教父发电站乐队(Kraftwerk),向来在作品中反省各种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机器人、核能辐射等议题。
对比西方世界的概况,我们的科学歌词不仅使用得很少,好不容易用了还不是在谈科学,实在让人为之惋惜。科学真的是流行音乐的票房毒药吗?或许仔细用、用心用、深度用,有朝一日,它会变成我们流行音乐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