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妙地回答让你难堪的问题?

作者: 沐沐知雪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2-06

本文讨论了在面对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何巧妙地转移话题而不被察觉。通过哈佛大学研究者的实验,揭示了在不同情境下,听众对于演讲者是否回答了原问题的记忆差异。文章强调了灵活变通和自信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并指出转移话题并不等同于欺骗,而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技巧。

当人们遇到了不愿回答的问题,往往会岔开话题,去回答另一个问题。可你会不会担心身边某位八卦的朋友突然冒出来一句:“嘿,别扯开话题!”或者你会不会担心别人因此觉得你是一个很狡猾的人或是不可靠的人呢?不要回答别人问你的问题;回答你想回答的问题。——这是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的心得。

如何躲过那些“必须”回答的问题?狡猾地逃避记者的刁难,或者是不想回答的问题,甚至是自己的丑闻,也许是政客们惯用的把戏。那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巧妙地回答问题呢?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公司新闻发言人,记者提出了对公司不利的问题,你要怎么回答?如果你是个明星,记者问你隐私,你要怎么面对?如果你的老婆追问你“昨天晚上死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回家!”你又该怎样说呢?

转移话题是个办法,可是怎样才能将提问者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不会发现你回答的不是他所要问的那个呢?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托兹•罗杰斯(Todds Rogers)和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认为两种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转移话题策略”:一种是演讲者回答相似的问题,使观众难以回忆起刚才的问题;或者当观众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社会性的目标或是没有明确目标时,更难发现演讲者避开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研究者让参与者看4分钟的政治辩论视频。

视频有两种,一种视频中回答者直接回答问题,而另一种视频中,回答者避开原有问题,自己回答了一个相似的问题。每个参与者随机看两种视频中的一种。然后,再将所有的参与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是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组是“没有目标”组。参与者只需要认真地看视频。之后,研究者才开始提问:“刚才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视频中的人回答得对吗?

”结果令人十分意外,看“回答相似问题”视频的参与者当中能回忆起刚才问题的人不到40%,而看“直接回答问题”视频的人却有将近90%的人记得。换句话说,听你讲话的人其实在听了4分钟之后已经是云里雾里了,谁还记得当初是什么问题,即使答非所问,别人也不会意识到。

然而,在平时生活中,交流不仅仅是几句对话或者听一个演讲这么简单,还会对与你交谈或者正在演讲的人作出评价,比如:“这个人看上去很成熟稳重”、“这个人绝对是个学术专家”等等。于是,研究者把这种情境叫做“社会性的目标”组。这组的参与者就要比前一组多一个任务,不仅要看视频,还要思考“演讲者是个怎么样的人”、“你喜不喜欢这个人”。看完视频后,当研究者问“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视频中人物回答的对吗?

”这组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比比上一组的表现更糟。参与者一部分的注意力分配到评价演讲者上去了。结果看“回答相似问题”视频的参与者当中能回忆起刚才问题的人连25%都不到了,而看“直接回答问题”视频的人也只有80%的人还记得原问题。其实仔细想一下,这第二种情境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也就是说,真正能发现你“答非所问”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这些参与者比较健忘或者问题太难了,所以很难被记住呢?研究者设计了第三种情境,叫做“监测”组。这次参与者需要带着问题看视频,直接判断视频中有没有“转移话题”的现象。这时大多数参与者都发现了视频中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很难提前假定别人会转移问题,然后去捉他。所以你可以巧妙地通过这个方法躲过了别人的问题。转移话题不等于是欺骗,只是转移注意力。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曾提出一个合作交流的原则:(1)交流含有一定的信息量;(2)交流是诚信的;(3)交流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4)交流应该与当前的话题相联系。然而,早期的一些研究者认为避开问题,而回答一个相似的问题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这违背了合作交流的准则。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侧重于另一个方面而已,因为提问者或其他听众假定的是你说的话是诚信的,而你说的话是与问题或主题密切相关的,并且能让对方从你的对话中得到一定量的信息,但不致引起怀疑,那你就成功地做了一回滑头。其实当一个滑头比不代表着欺骗,只是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而已。就好像在一场篮球比赛中的假动作,不是道德问题,只是技术问题。学会灵活变通,切勿死板守旧。除了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式,说话语气也很重要。

人们对于那些能够流利回答相似问题的人,往往会给予更高的评价,而直接回答问题的人,如果说得结结巴巴,得到的评价就没有前者好。和上一个实验一样,参与者还是随机观看两段4分钟政治辩论的视频中的一段,一个人回答一个相似的问题,但说得很流畅;另一个人直接回答那个问题,稿子与前一个实验的一模一样,只是在讲话过程中有些支支吾吾,并且加了一些停顿,还有“嗯”、“呃”之类的词。

结果呢,参与者对前者的评价明显好于后者。正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提到的第3条——要用合适的方式来交谈。所以,很多事要善于随机应变,思维敏捷灵活的人比起那些死板守旧的人来说要更吃香。自信也很重要,自信的女人更美丽,自信的滑头更不易被发现。

UUID: 56426610-0358-47a7-a099-bc8845bc99c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2-06_怎样巧妙地回答让你难堪的问题?.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