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连孩子的DNA都会受伤

作者: Paradoxian/文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2-02

杜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家庭暴力和儿时创伤能够在孩子的DNA上留下“疤痕”,具体表现为端粒长度的缩短,这一发现对儿童身心健康的长期影响提出了新的关注点。

家庭暴力对孩子身心健康存在负面影响,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具体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有多严重呢?数十年来一直有研究从不同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干预。近日,来自杜兰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家庭暴力和儿时创伤甚至能够在孩子的DNA上留下“疤痕”。

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儿科学》期刊上,是今年继宾夕法尼亚大学关于家境潦倒和环境压力的研究后,又一篇关于逆境影响儿童端粒的研究。研究小组对新奥尔良地区80个5至15岁的孩子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孩子监护人的报告判断他们是否经受过家庭破裂和家庭暴力,同时进行评估。随后,他们测量了孩子们口腔上皮细胞的端粒长度,并展开统计分析。端粒是染色体DNA末端一段高度重复的序列,能保护其他的DNA。

端粒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逐次变短,仿佛是细胞的寿命时钟。较短的端粒不仅可能暗示着短寿,还与许多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认知衰退等相关。在家庭层面的施压事件——例如亲眼目睹家庭成员受伤——所营造的环境能够影响孩子细胞内的DNA,”论文的第一作者,杜兰大学行为和神经发育遗传实验室的主任斯泰茜·德鲁里(Stacy Drury)博士说,“这些孩子在生活中遇见的类似事件越多,他们的端粒就越短。

这一相关性还是在控制了许多其他因素后得到的,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母亲教育程度、父亲年龄和儿童年龄。”也就是说,无论家境如何,父母怎样,在不同年龄的小孩中,家庭的不幸都和端粒的减短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负面事件,如家暴、自杀或监禁,之下,女孩端粒变短的几率更大。而对于男孩,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会“保护”他们。

在10岁以下的男孩中,母亲的学历越高,儿子越不容易受到影响。这与数月前发表的另一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生命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得以更深入地审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幼年经受的挫折和动荡潦倒的家庭环境会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之严重和深远,也不断敦促着社会对此的关注。德鲁里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表明,要减少儿时逆境对儿童带来的长久的生物学影响,家庭环境是个重要的干预目标。

UUID: f1d6374b-1648-4c77-9ebd-b1894fe5507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2-02_家庭暴力:连孩子的DNA都会受伤.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