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江宽水浅,潮涌汹猛,主槽变动频繁,早有兴修海塘防御涌潮和筑堤围垦滩涂的历史。自唐至清末,以修筑海塘为重点,以此来防御潮灾,保护两岸民生。民国时期,水利专家开始提出初步治江规划,但因多年战乱,资金技术匮乏,治理工程仅仅停留在海塘的修筑维护层面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钱塘江河口的治理,与黄河、淮河治理并重,多次组织国内外专家对钱塘江河口进行勘察诊断,制定治江规划。
钱塘江治理开发规划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至本世纪初,钱塘江河口治理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通过治理,不但改善了钱塘江河口的防洪、排涝、通航条件,而且在河口两岸围垦土地16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的成功,在我国河口治理中尚无先例,在世界河口治理中也独具特色。
受访者:戴泽蘅、李光柄
访谈者:李海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王淼(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访谈时间:2014年6月19日、7月16日、9月2日
访谈地点:浙江杭州市杭海路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试验基地会议室戴泽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河口专家。1921年8月生于湖南常德,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曾任修文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工务员,中央水利实验处助理工程师,浙江省钱塘江海塘工程局工程师。
1949年后历任浙江省钱塘江海塘工程局陈汶港段、盐平段工程处处长,浙江省钱塘江河口研究站副站长,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名誉所长,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第1届副主任,中国海洋学会河口海岸学会第1、2、3届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工作,曾负责“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1986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8年,钱塘江管理局授予“钱塘功臣”荣誉称号。李光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河口专家。1922年生于浙江丽水,194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水利系,长期从事水利河口科研工作。
1950年后,历任浙江省钱塘江水利工程局助理工程师,浙江省水文总站工程师,钱塘江河口研究站工程师,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河口室主任,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工程师、规划室主任。浙江省海洋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
戴泽蘅和李光炳自从先后于1947年和1948年来到钱塘江海塘工程局工作起,锲而不舍,并肩奋斗在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第一线40余年。作为当代钱塘江治理开发工程的亲历者、见证人和合作者,戴泽蘅和李光炳在本文中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钱塘江治理开发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首次公布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文中的标题、脚注和参考文献系整理者所加;本文资料照片由戴泽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