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温治癌症,太不靠谱
流言:
癌细胞怕热,高体温可以治好癌症。人体最容易罹癌的器官包括肺、胃、大肠、乳腺等都是体温较低的部位,心脏之类的“高温器官”不容易得癌症。因此,可以用运动、喝热水、泡澡等方法提高体温来抗癌。
真相:
癌症的发生并不遵循温度规律。虽然有不少人尝试用局部或全身升温的方法治疗癌症,但热疗治疗癌症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据支持,它最多也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要单纯靠泡澡、运动或吃什么食物来“热死癌细胞”就更不靠谱了。
癌症风险,不能用温度解释
人的体温存在精准的调控机制,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体内各个脏器之间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温度差异。这些基本都处于核心体温环境中的器官,各自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却千差万别,由此可见,这种差异并不能通过温度高低来解释。
我们很容易给“局部温度越高,患癌风险越低”的说法找到反驳的事例。比如,受到呼吸、饮食等影响,人们的口腔温度一般会比直肠温度低0.5℃左右,而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要高于口咽癌。又比如,与乳腺相比,位于体表的皮肤应该温度也会稍低一点,而统计发现,在女性当中皮肤黑色素瘤等皮肤癌的发生率比乳腺癌要低得多。
事实上,影响不同组织癌症风险的最主要因素是细胞增殖的活跃程度。有研究指出,不同组织间癌症风险的差异有65%左右都可以用干细胞分裂次数的差异来解释。心脏很少发生恶性肿瘤,也是因为这里的心肌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增殖,而与温度高低无关。
“热死”癌细胞可行吗?
热疗最早应当追溯到公元前400前希波克拉底的时代,那个时候一位希腊的医生甚至提出,如果他可以制造发热的话,他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在近现代,也有不少人尝试将各式各样的热疗应用到肿瘤治疗当中。那么,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有效地控制癌症呢?
理论上讲,处于活跃增殖状态的肿瘤细胞确实比健康细胞要更脆弱一些,因此,他们也可能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但是,健康的人体组织也并没有多么耐热,为了不让健康组织受损,热疗就必须采取两种途径提高安全性:一是控制加热范围,只在肿瘤局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控制加热温度,让健康组织也可以承受。
第一种控制加热范围的思路确实是可行的,如果用无菌探针或者高频电极针探入肿瘤局部并施加高温,就可以将肿瘤细胞杀死,在临床上,这样的治疗手段也有应用。不过,这些治疗用到的温度显然不是泡澡、运动或者发烧能达到的,它也必须在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能完成,和流言中提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且,这种治疗手段并非万能,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那么,另一种“小火慢热”的抗癌思路是否可行呢?
在这方面,确实也有不少人进行过尝试,不过这种“低温热疗”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为了不损伤健康组织,这些“低温热疗”的加热温度一般最多只能达到45℃,单独使用不足以控制肿瘤,一般只能作为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一些临床研究显示,热疗或许可以帮助放疗或一些化疗发挥更好的作用,但证明其可靠性的研究数据依然不足。美国癌症学会指出,目前用于癌症的热疗主要是一种替代医学的疗法,它的应用并没有足够证据支持。
而至于泡热水澡之类的方法,它们的效果就更不可靠了。
热疗并非绝对安全
“热死癌细胞”的理论会特别强调,这种“自然”的疗法不会有副作用,但事实上,局部加热或者提高全身体温的疗法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尽管温度不高,但热疗也有产生灼伤、疼痛等副作用的可能。此外,提高体温的“全身热疗”还有一个更加极端的例子:为了达到“发热”的目的,一些实施替代医学疗法的治疗师会给患者注射二硝基酚,而这种物质可带来非常危险的体温过高,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相比之下,泡澡、喝热水、吃“温热食物”之类的方法提高体温的效果要差得多,因此这些建议一般不足以造成严重的后果。但轻信这些言论、放弃正规治疗依然会给患者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结论:
癌症风险不能用体温高低来解释,提高体温“热死癌细胞”也不是可靠的抗癌方式。防控癌症要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而癌症患者也应该接受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