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忆具有选择性。我们可能在白发苍苍时还清楚地记得初恋爱人的容貌,却不记得几天前的晚上我们吃了什么。一般情况下,对于很多伴随着强烈情绪的事情,我们会比较容易记住;而对于每天发生的并不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很快遗忘。那么,如果过去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事情,和之后的情绪体验密切相关,我们对这类事情的记忆会不会也被增强?
来自纽约大学和内森克莱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人来说,如果记忆某类信息时可以伴随情绪化的学习体验,那么与这类信息在概念上有关的其它信息也会得到选择性地巩固,对其的记忆也会加强。研究论文于1月2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果壳网科学人对论文作者莉拉·达瓦奇(Lila Davachi)和约瑟夫·邓斯穆尔(Joseph Dunsmoor) 进行了采访。
整个实验共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电击前、电击阶段和电击后。其中电击会让志愿者产生一个条件性恐惧。在每个阶段,志愿者都需要对30张基本动物图片和30张基本工具图片进行分类。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志愿者被分为了两组,一组观看的每张图片只会出现一次(无意编码组),而另一组观看的每张图片会反复出现三次(强编码组)。
而在电击阶段,同一类别的图片(动物或者工具)出现时,志愿者会被电击(这类伴随电击的图片记为CS+图片),而另一类别的图片出现时则不会有电击(这类不伴随电击的图片记为CS-图片)。在电击结束后,无意编码组志愿者被再次要求对60张新图片进行分类。
约瑟夫向科学人介绍说:“在此研究中,我们之所以选择条件性恐惧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模型有着几个原因。条件性恐惧是很适合在实验室研究的一种情绪反应,其条件反射过程在人和其他物种中是非常类似的。而且,条件性恐惧可以为了解某些恐惧和焦虑疾病(如创伤性精神紧张性障碍或者恐惧症)提供有用的模型。”
之后,无意编码组志愿者被分成三组,分别在实验刚结束时以及结束6小时后和24小时后,进行再认记忆测试。再认记忆测试一共有360张图片,包括之前出现过的90个CS+和90个CS-类别的图片,同时还新增了90张动物图片和90张工具图片,然后让志愿者判断每张图片是新出现的还是在编码过程中看到过的。
结果发现,无意编码组的志愿者在三次测试中,对伴随电击的图片的记忆都有所增强。有趣的是,志愿者对电击前观看过的CS+图片的记忆,会在实验结束6小时后出现增强,而对电击后观看的CS+图片的记忆,则在24小时后才出现增强。莉拉向科学人解释道:“这个差别可能意味着,刺激前和刺激后后的记忆被增强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
约瑟夫告诉我们:“这是个意外的结果。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这似乎表明,回溯性记忆增强和前瞻性记忆增强(对发生在一个情绪化学习体验之后的事情的记忆)涉及了不同的机制。可能睡眠(测试在24小时后进行)对情绪体验之前和之后的细节都有选择性巩固并记忆的作用。”
而对强编码组来说,实验结果显示他们对电击前CS+和CS-图片的记忆在24小时后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情绪介导的回溯性记忆增强只会选择性地针对无意编码记忆。莉拉介绍说:“那些记忆之前被多次重复,所以已经足够强了。在这种情况下,额外的情绪化学习不能再对记忆进行强化。
目前有一些设计严谨的研究发现,突触可以被弱刺激标记,而当其被再次激活时,标记会增强;这就是所谓的‘标识-捕获’模型(‘tag and capture’ model)。”
约瑟夫进一步解释说:“‘标识-捕获’模型暗示,该效应只对弱记忆有效,对于那些已经很强的记忆则不具有选择性,而这个结果正好证实了这个预测。”
而除了恐惧,其他情绪,比如快乐或是悲伤,是否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呢?对此莉拉表示:“对此我们还不是很确定。从之前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了解到,有报酬的经历也能增强记忆,但是这类经历是否能以一种定向的、选择性的方式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信息的记忆还不清楚。”不过,约瑟夫表示:“我们认为这些发现不是恐惧特有的,对于那些能够激发正面情绪(如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其相关细节记忆的加强也有类似效应。”
最后,莉拉表示:“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希望可以继续研究这一重要且具有创新性的发现背后的突触和细胞学机制。同时,约瑟夫告诉我们:“我们对于海马体在记忆编码和巩固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杏仁核和海马体之间的联系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对与情绪体验相关的记忆被选择性巩固有重要作用。遗憾的是,研究人体内这种效应的分子机制是不现实的。大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非常适合研究这些过程在神经系统水平是如何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