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在《武媚娘传奇》里活下来(上篇)中介绍了不少宫斗中真真假假的有毒植物,还有哪些宫斗中可能用到的害人伎俩呢?本篇继续为您讲解。
上回说到因食用蟹肉而死的李淳风,看起来他是食物过敏。不过,指望过敏毕竟不靠谱,下毒者一般不会完全寄希望于此,所以往往还有另外两个选择:河豚和鱼胆。
河豚也可写作“河鲀”,常见于沿海、汉江、长江中下游流域。在中国食用河豚的历史极长,古代对于河豚的叫法有数十种之多,常见的有鮧、鯸鲐、鲑鱼、嗔鱼等。历代诗词中对河豚“鱼中之王”的赞美也屡见不鲜,比如大吃货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从这些诗句来看,可能直到宋才逐渐统一称为河豚。
河豚在受到惊吓时,常常会腹部膨胀,这和它们特殊的胃部结构有关。同时,体表皮刺也会竖起。图片来源:animalstime.com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已有对河豚及其剧毒的记载,到了唐,《本草拾遗》中则出现了描述河豚生殖系统毒性的字句。对爱吃鱼的唐朝人来说,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或吃过这种鱼,对其毒性缺乏了解而死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现在已知河豚各部位毒性以卵巢、肝、血为最强,精巢、肌肉最弱。
引起中毒的物质有河豚毒素、河豚酸、河豚肝毒素以及河豚素四种,其毒性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洗净的河豚都是无毒的,但个别河豚在繁殖季节时肉中也会含有少量毒素。此外若死亡时间较久,内脏毒素也会浸染鱼肉。
到了现代,国内外市场河豚的销售、处理、培训、烹饪都趋于规范化,其复杂的处理工艺需要专门登记培训,普通人想接触它,很有可能是在不小心毒死自己之前就先把警察招来了 。所以事实上死于河豚中毒的多为食客,自杀或他杀的案例极少。此外近几年日本学者已经在无毒河豚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等商业化后有毒的河豚估计只有实验室才见得到了。
河豚料理在日本是非常高档的料理美食,吃法多样。图片来源:wine-world.com
河豚毒素不仅非常稳定,也是自然界中最强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之一,难以通过一般手段去除。在服用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和特定肌肉群,从口部麻痹开始往四肢迅速蔓延,伴有头晕、全身无力、腹痛呕吐,直至全身瘫痪、感觉冰凉、心律失常以及身体大面积紫绀,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
由于河豚毒素并不作用于心脏,因此受害者在肌肉瘫痪呼吸停止后,心脏依然会持续跳动相当长时间,受害者从头到尾都清醒的知道发生了什么,却无力反抗。如果在生活中吃了河豚或疑似海产品后,三小时内出现口齿不清,发麻,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鱼胆一般不含毒,但一些特定鱼类的鱼胆中含有鱼胆毒素,这类鱼以鲤科的草鱼(也称鲩鱼)、青鱼、鲢鱼、鲤鱼等为主,因此它们也被称为胆毒鱼。由于味苦,所以古人虽和我们一样不把这东西当饭,但偶尔用来励志,更常用于治疗眼疾、气管炎、“燥热泻火”、“解毒”以及咽部异物等。
鱼胆毒素中毒后通常会对心肝造成严重伤害,由于毒素及其代谢物经肾排泄,又会造成急性中毒性肾病,继而引发急性肾衰竭。
一般吞服后14小时内发作,初期会出现类似急性肠胃炎的症状,两三天后肝部开始肿大,剧痛并伴有黄疸,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急性肝炎,其实此时肝肾已经开始出现组织坏死。在此期间可伴有心绞痛,部分病人还会因为急性溶血反应出现全身皮肤出血点、呕血、便血等情况。受害者最后会因中毒性心肌炎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由于其最明显——几乎也是唯一的——外部病征与肝炎相似,在古代有可能被误诊为肝病,甚至以鱼胆治疗,火上浇油。即使在现代,也缺乏对鱼胆毒素中毒快速有效的检验手段。话虽如此,但是怎么能让人心甘情愿吞下这么古怪的玩意又不被察觉,就够下毒者抓破头了。想用鱼胆坑爹,估计要先闷头苦学十几年,混成能给娘娘们开药的太医再说。
宫斗剧必不可少的情节就是各种堕胎药,不要以为这些全都是编剧脑洞大开,这都是有生活基础的,由于古代一妻多妾制导致争宠,以及嫡长子继承等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下至民间上到皇室都无法避免。古代的堕胎药最早叫断产药,根据怀孕的时间分为前中期的引产药和后期的下胎药。由于古代避孕技术有限,堕胎药在一开始为那些想生活“性福”但养不起一窝熊孩子的家庭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之后它的业务领域有了较大的拓展,比如南宋时期就有“然亦有临产艰难,或生育不已,或不正之属,为尼为娼,不欲受孕,而欲断之者。故录验方以备其用”的记载。此时曾经目的单纯的断产药已被称为堕胎药。
由于宋之后的医学领域(其实是很多领域)缺乏唐代的制式制度,后世草药命名及记录方式比较混乱,以至于堕胎药一度多达近百种,其中重要来源是宋的《证类本草》。
在它的堕胎栏目中共收录药物55种,这些药物多为“活血化瘀”,“通畅五脏”以及毒性较大的“攻伐类”药物。但实际上,它们以毒药为主,往往并非真正的堕胎药,只是对孕妇可能具有副作用,因此在后世经常将其称为妊娠禁忌药而不是堕胎药。譬如,宫斗戏里常常出场的麝香,其实原本是做解毒等用处,并未记载具有堕胎效果,现代的实验也未确认有堕胎作用。
说到麝香,让人不禁想起著名的宫斗戏《甄嬛传》,剧中麝香的各种用法(口服、制成药膏、香薰、直接佩带)可真是夺取了不少皇子的性命。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这55味堕胎药中,34味源自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这34味药中一些是著名的毒药,一些效果未得到确认,所以在此仅介绍其中两味较常见的药:斑猫和栝楼。
斑猫(Lytta spp.与Mylabris spp.)并不是猫,它是鞘翅目芫菁科下的一组甲虫。更广为人知的写法其实是斑蝥(máo)——虽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的“斑蝥”更可能是气步甲。它还有个名字是“西班牙苍蝇”,不过这个名字往往是和它的另一个传说效果联系在一起——春药;“苍蝇水”之名也是来自于它。
当然,斑蝥并不是苍蝇,也不是苍蝇水的原料,只是由于中毒后可能出现生殖器充血兴奋的现象才得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
斑蝥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斑蝥素,目前在皮肤病,肝炎以及部分癌症的临床治疗领域应用广泛,但因误服,乱服而中毒甚至致死的病例,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听信堕胎药的偏方。斑蝥素既可以通过口服,也可以通过皮肤及粘膜吸收进入人体。由于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皮肤会红肿,起水泡,而体内诸如食道,肺胸膜,胃,肠壁都会糜烂,溃疡,出血,中毒者的肝,肾等脏器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
口服斑蝥后,先是牙龈出血,口腔溃疡,2小时内开始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伴有剧烈腹痛。之后会对泌尿,生殖系统产生强烈刺激,除了伴有腰疼、尿频、血尿外,还会导致生殖器官兴奋,男性持续勃起,女性子宫剧烈收缩,导致大出血和流产,少则半日多则十几日后就会死亡。正是由于古代缺乏对斑蝥素的了解,片面看到其刺激生殖系统的副作用,才被错误的当成堕胎药上千年之久——它确实有效,如果服用的人不介意一尸两命的话。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根叫天花粉,具有毒性。现代使用栝楼导致中毒的病例基本都是由误用,滥用导致的。
栝楼的根,虽然叫粉,但并非粉状。图为在河南安阳种出的巨型天花粉,长约4.1米,重约150多斤。图片来源:w.baike.com
由于天花粉内服没有明显毒性(也就是说没法流产),所以民间的无照游医或无知民众,往往遵循古代的粗犷方式——将整棵根部剥皮或磨碎后塞入阴道使用,这样天花粉蛋白很容易经阴道超量吸收进入人体,之后可能会损伤胎盘滋养层细胞,使之发生坏死,导致胎儿死亡。而胎盘滋养层在失去内分泌功能后会释放前列腺素,使子宫收缩从而引发流产。
但这绝对不是推荐的堕胎方法,因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纤维蛋白在胎盘内沉着,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与前阵子沸沸扬扬的羊水栓塞相似,会引起子宫为主的全身广泛性大出血,阴道壁及宫颈广泛凝固性坏死(当然古代是没法看到了)。中毒者肝肾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坏死病变。此外还伴有反复的高温、寒战、哮喘等症状,3天内就会死亡。
最后,再说说《武》剧中提到的流产神器五行草——其实就是马齿苋。现代有用马齿苋与其他几种药草配成的缩宫灵,虽有一些用于产后出血治疗和瘀斑治疗的研究,但在流产方面的应用并未有可靠的报道或研究,网上号称记载其流产效果的《本草纲目》中虽有“利肠滑胎”四字,但滑胎不等于流产,况且这四个字后面紧跟着“治产后虚汗”的描述。所以除了马齿苋很好吃之外,在此不多作评述。
《武》剧中婕妤萧蔷因服用五行草而导致流产且因此不能再生育。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至于下蛊……别闹。
PS:把本文作为下毒指南是不对的!
(编辑:粉条er)
扩展阅读
如何在《武媚娘传奇》里活下来:毒药篇
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