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里,茶是代表“东方”的饮料,而咖啡象征着“西方”的生活方式。可引领近代欧美文化之先的英国人,却以雷打不动的“下午茶”和复杂精致的饮茶礼仪著称,他们对红茶的迷恋远远超过了咖啡。为何英国人如此偏爱茶这种“东方树叶”呢?
今天的英国茶具总有几分中国风,这是因为茶叶与中国瓷器、丝绸同于17世纪随新航路进入欧洲,当时欧洲人努力模仿喝茶这种“东方时尚”。
其实要论历史,茶和咖啡并不代表“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俩都是大航海时代才进入欧洲的“东方饮料”!咖啡原产埃塞俄比亚,经由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发扬光大,17世纪初传入意大利。而此时欧洲航海家也打通了前往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海上航线,茶叶随之出现在欧洲市场。
欧洲人喝茶,一开始主要在咖啡馆里喝,这种“咖啡馆”是他们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里山寨来的。此后100多年里,咖啡豆和茶叶都要从亚洲高价买入,从美洲掠夺来的不少金银就扔进了这个无底洞……
率先将茶叶引入欧洲的荷兰人,一度垄断茶叶贸易。他们组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大量进口茶叶再高价卖到欧洲,使17世纪成为他们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一时期的英国也崛起为海上强国,也开了个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不光大打贸易战,还进行了三场真刀真枪的战争。荷兰毕竟国小经不起折腾,战后元气大伤,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拱手让出。
著名的“大吉岭红茶”原产中国福建,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种和工人,在印度大吉岭高原种植成功。在英国殖民者扶持下,印度的茶叶产量很快追上了中国。
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厦门设立了商站,英语里的“tea”就来自闽南话发音的“茶”字。起初英国人主要进口绿茶,但绿茶在海上长途运输中容易霉变,逐渐被经过高度发酵、保质期较长的红茶取代。从福建运往英国的大宗茶叶品种,也被称为“武夷红茶”。
当时的欧洲社会没今天开放,咖啡馆不允许女顾客进去。1706年,商人托马斯•川宁从中找到商机,在伦敦开了一家接待女性的茶馆,并调配出适合英国人口味的多种茶饮配方,很快风靡开来。正好当时在位的安妮女王也酷爱喝茶,上行下效,饮茶风气在英国贵妇和上流圈子里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这一时期,荷兰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相继搞到了咖啡树种,在美洲和东南亚的殖民地大片种植,打破了土耳其人对咖啡的垄断。英国当时缺乏适合种咖啡的热带殖民地,在咖啡贸易新格局中处于劣势,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却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茶叶。加上川宁等茶商的推广,茶在英国的地位从此压过了咖啡。
午后三四点钟举行的“下午茶”,起源于18世纪英国乡绅、贵妇们的闲谈聚会,后来成为举国上下雷打不动的习俗。许多英国人平时工作再忙,到了“下午茶时间”也要休息一会。
到1783年,仅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本土销售的茶叶就多达1500万磅,其中大多来自中国。但英国缺乏能销往中国的商品,买茶不断流失白银,这时候他们就卖起了鸦片……后面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近代史了。而英政府企图垄断北美殖民地的茶叶销售,又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之一。为了跟昔日的宗主国划清界限,独立后的美国人就以喝咖啡为主了。
茶叶进入普通英国人的生活,还给工业革命帮了大忙。英国平民的传统饮料是啤酒,但喝啤酒只能越喝越醉,影响工作。而当普通英国工人也买得起茶之后,喝茶刺激神经使人兴奋,茶里加的糖还能提供能量,工人们越喝茶越有精神,劳动效率自然大增。对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经济繁荣,茶叶可谓幕后英雄。
短短300多年,英国人鼓捣出了一大套复杂的配茶方法、饮茶礼仪,装在方便茶包里的立顿茶更是风靡全球。东亚与西欧、农业传统与工业新风的奇妙融合,最终造就了独树一帜的“英国茶文化”。只是这种加入糖、牛奶、柠檬再搭配各色西点的英国茶,怎么看都跟原版的中国茶是两种饮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