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远视眼、白内障、散光等视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自13、14世纪,人类发现凹透镜、凸透镜可以缓解远视眼和近视眼的症状以来,眼镜就成为解决这些视力问题的“主力军”。19世纪80年代,隐形眼镜也加入到矫正视力的队伍中。人们佩戴这种在角膜外的镜片,虽然美观且便捷,但是容易导致角膜长期缺氧,引发角膜相关并发症,例如慢性角膜水肿、角膜新生血管等。
之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出现似乎将视力问题人群彻底解脱出来。它通过准分子激光对角膜瓣下基质层进行屈光性切削,从而改变瞳孔区的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目的。经过手术的人,再也不用佩戴镜片就能看到清晰的世界。而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外推出一种“植入式隐形眼镜”(Implantable CollamerLens,缩写为ICL)技术,似乎将视力问题的解决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
媒体报道,这款“植入式隐形眼镜”,只须一次手术,便能解决散光、远视及近视等因素导致的视力问题,且任何距离及光线下均无碍视觉效果,远胜于传统的隐形眼镜。“植入式隐形眼镜”,顾名思义,就是植入人眼内的一种特殊镜片,从而改变光线进入人眼的线路,还原清晰视界。之前有媒体报道时,称其为是当前安全、高端的近视矫正方案。
因为与准分子激光和其他切削眼角膜组织的手术不同,它不破坏角膜,而是通过微创手术将晶体植入眼内,对角膜无损伤。
“人眼构造中,晶状体与虹膜之间有一个狭小的间隙,植入式隐形眼镜就是利用这个小空间被植入。”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耀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经过矫正之后的视力更清晰,也省却了传统隐形眼镜存在每天佩戴、取下的过程。更吸引人的是,植入式隐形眼镜并非永久性植入,如果遇到手术等情况还可以随时取出。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耀宇告诉记者,植入式隐形眼镜技术已经诞生了近10年的时间,在国内也已经存在了七八年。“但是生产这种镜片的厂家都在国外,我们会按照病人的眼部检查数据表格,将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厚度等详细信息填入,大约一个月左右,就会有订做的镜片发回。”李耀宇说。与人体内做支架不同的是,植入式隐形眼镜几乎不存在排异反应。因为“眼球内没有血液循环,相对处于隔绝的状态。
”李耀宇表示:“而且,理论上,植入式隐形眼镜可以保持50年,但是至今无人植入那么长时间,因此也无法得出实际结论。”虽然没有排异反应,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植入式隐形眼镜可以大范围推广,因为其本身属于眼内手术,“眼内手术比眼外手术风险大得多。”李耀宇表示。第一个面临的风险就是感染。任何手术都有感染的风险,而眼内手术的感染则是最糟糕的结果。“虽然感染几率只有万分之一,但是一旦发生,恐怕有摘除眼球的风险。
”李耀宇说,“同样情况如果发生在眼表,容易发现也容易处理,即便出现了问题也可以通过移植眼角膜恢复。”第二个风险就是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器械容易碰到眼内其他组织,从而造成眼疾隐患。这一风险因为植入式眼镜的位置引起,因其要被放在虹膜后面,晶状体前,空间狭小,所以手术中有可能会碰到虹膜或者晶状体,会埋下日后患有白内障等眼疾的隐患。第三个风险则是有可能导致青光眼和不可逆的瞳孔放大。
青光眼的发生并非与植入式隐形眼镜本身相关,而是与其手术过程有关。“在做这种手术时,为了防止眼睛内房水流出后,器官塌瘪无法手术,医生会向患者眼睛内注射黏弹剂。它像胶水一样打入眼睛将眼内的空间撑开,方便手术。”李耀宇解释说,“但是手术结束后,往往可能会因为黏弹剂清洗不净,堵塞房角,造成眼压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甚至有些人因为没能即时就医,造成不可逆的瞳孔放大。”最后一个风险则是由于人类本身引起。
“很多做这种手术的人都相对年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眼睛的晶状体会不断变大,也会让晶状体与虹膜间的间隙更狭窄。也许有一天,增大的晶状体会碰到所植入的隐形眼镜,导致眼内浑浊。”李耀宇说。对于“植入式隐形眼镜”的手术,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郭晓萍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种手术毕竟是内眼手术,除非真的有需要,否则最好不要随便扩大手术适应症。
“这类手术只适合于那些角膜比较薄、度数比较深的近视眼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眼人群。”郭晓萍说。同时,郭晓萍和李耀宇都认为,准分子激光手术目前为止依然是低中度数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等患者的首选。虽然准分子激光手术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其手术属于外眼手术,因此不会出现眼内感染等问题。
而且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近些年也有了很大的改进,随着飞秒激光的使用和普及,角膜的屈光手术已进入了“安全”“准确”和“微创”的新阶段,全飞秒激光以及全准分子激光的TransPRK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近视治疗的主流技术。但“植入式隐形眼镜”作为一种新的屈光矫正技术,给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带来福音,即便如此,患者还是应该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