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5度杯”风靡全网,号称又能升温又能降温,什么水进去都变成可以立即饮用的温水。果壳实验室好奇心起,从某同事那里“绑架”了一个过来,看看到底有多厉害。
我们还是比较按套路出牌的人,打开包装先看了看杯子的说明书,容量280mL……呃,一次只能烧280ml水的意思?而且,必须要一次开水一次冷水间隔。也就是说,连续喝开水还要等个1个小时……(没法愉快的使用水枪技能啦)
好吧,先看看它的降温/加热功能到底怎么样:
【实验篇】
我们拿来了55度杯、马克杯和保温杯分别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和Arduino做了一个简单的温度记录装置(同事说温度传感器的名称是:DS18B20……没事,我也不懂他在说啥)进行温度的测量。
先烧一盆水。
实验中每一组都量取了250ml开水(在量取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热量损耗)。
沸水冷却之术!
实验一号——55度杯
取250ml开水,迅速倒入放有感温装置的杯中
感温程序将每隔两秒记录一个温度数值,并绘制曲线:
(最高仅在60+度,是因为感温装置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当反应过来的时候温度已经下降了很多。
前方上升区域同理。
)
说明书上说要上下摇,但是为了测温,我们只是静置了一下:
从67.69℃降温至55.00℃用了112秒。
沸水降到55度,耗时两分钟,降温效果还不错的样子。
实验二号——马克杯
作为对照,我们又抓来一个马克杯重复实验。这马克杯脏得可以,为了保证不会脏瞎你,先刷了下……(不过还是要感谢同事@lalunasun 提供的杯子)
取同样体积的开水进行实验,温度曲线如下:
从记录的数据看到,从最高温度80.25℃降温至55.00℃用了794秒,约13分钟。
实验三号——保温杯
对照组第二,普通市售保温杯一个(看看我的杯子多干净,木哈哈)。
还是原来的用量,还是原来的方法……
降温到55℃用了……尼玛老子等不了了!这么好的保温杯就用来干这个?不等了!(╯‵□′)╯︵┻━┻
沸腾吧!冰之氧化氢!
实验做到这里,该
开始测量55度杯的升温效果了。
首先,取250ml的凉水,温度在18.9℃,倒入杯子中进行实验。以下是升温曲线……
温度稳定后也只不过是26℃,并没有传说中的35℃啊……
所以,这个杯子的升温效果并不好。降温时储存的热能,并不能很好的保存下来,过了一小段时间就散失掉了,没有达到
很好的将冷水变成温水的效果,差评。
此外,我想吐槽一下……“第一杯开水喝完,若再次注入100摄氏度的开水,中间需等待约一小时后才能降温,避免烫口。”
意思是一杯开水之后只能放凉水,不然第二杯开水降温还得等?
可我要是有一杯凉水一杯开水——我为什么不混着喝呢!?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杯子的大小和重量……
这个大胶囊重达635g……我的保温杯277g,装满水都比你轻!
别拦我我去肢解它了……
【拆解篇】
唔……升温降温对比实验什么的已经搞定了,然后呢?
当然是拆解下来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啦~!
这个杯子的结构图如下(图片来自官网):
上、下分别是塑料外壳,只能上电锯了!
拆解过程相当简单粗暴,但也很有效。塑料外壳成功拆卸!
让我们来看看里面的情况:
拆下外壳后,下面有一个螺丝,拧开螺丝有少许液体流出。看来这就是“终极秘密”的所在了。
为了能保持内外气压一致,我们还在上面开了个小口。
开了气孔之后,液体果然顺畅的流出来啦——这是一杯……啥……?
据之前网络分析,这个液体最可能是“三水合醋酸钠”。不过苦于果壳实验室没有较好的化学证明条件,其真实身份还留有
疑问……所以结论么,只好坑了。
另外,评论里有小伙伴怀疑这个是赝品,于是我们去官网查了下防伪码,结果如下:
话说,哪位小伙伴能提供个实验室呀~?
求小伙伴们一起来填坑~
有任何评论或吐槽(或愿意提供实验室者)请戳“
阅读原文
”进入原帖!果壳实验室等你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