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际布伦特油价一度暴跌逾6%,最低至每桶52.66美元,为2009年5月以来首次跌破55美元。受此影响,1月5日,卢布下挫7.2%,俄罗斯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并已成为影响俄罗斯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以为,中国和俄罗斯同为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很显然,对于正在转型发展的中国而言,如何防范类似的“俄式”危机重演,无疑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此次俄罗斯经济危机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且过度依赖原材料出口。目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1/4的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及原材料产品的出口,而国内的日用消费品、世界先进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又严重依赖进口。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俄罗斯经济对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变化十分敏感,甚至其财政预算,也要以国际油价的预测为前提。
然而,随着国际油价持续暴跌,再加上欧美的经济制裁,俄罗斯进口部门受到重挫,继而引发卢布贬值,其中卢布兑美元近期跌幅接近20%,今年以来的跌幅更是超过了50%。
除此以外,俄罗斯的内需不足,居民消费支出比例较低,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俄罗斯经济的另一个弊端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据统计,创新公司数量在其全国的占比不足10%。在布隆伯格公司2013年公布的全球创新国家排行榜中,俄罗斯仅排在第41位。
对中国来说,发生“俄式”危机的隐忧并非没有,况且也有过遭受西方国家联合制裁的记忆。目前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已较为显著,过去高增长模式已为中高速增长模式的新常态所替代。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经济结构不像俄罗斯那样有明显的单一性质,但局部地区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依赖甚至超过了俄罗斯。在煤炭、石油价格下跌的冲击下,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GDP增速大幅下降,局部经济风险犹存。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地方债务不断加剧。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7.89万亿元。更让人担忧的是,该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被隐瞒的债务黑洞至今无人知晓。
与俄罗斯相似,中国也存在着内需不足和创新薄弱的问题。过分依靠投资驱动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强大的垄断力量和投入不足,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因此,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唯有加快改革步伐,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新常态。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改革财税体制,消除土地财政引发的地方债务膨胀。只有如此,中国才能避免“俄式”危机爆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