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粉碎机总序:人人有台“粉碎机”
by 果壳网主编 徐来
“谣”,用《尔雅》中的解释就是“徒歌”,随口唱唱的,所以古人常常谣谚并称。后来,这种“口头文学”被用来制作预言,也就是所谓的谶谣。再后来,谣又长出了各种枝蔓,收进各种上下左右前后古今的离奇故事。随口唱唱的,变成了随口说说的。谣谚成了谣言。
科技领域是谣言的重灾区。
这并不难理解,正如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所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和魔法难辨差异。既然是巫魔一路,自然也就有了被叉上火刑架的资格,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科技这玩意儿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是想避就能避得了的。
无论愿不愿意,它已经而且会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只不过,科学话语的专业性、奇怪的创作冲动、复古思潮的影响、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以及逐利的商业动机,随时都可能给我们平淡无奇的科学生活使一个绊儿。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科学传播就是不停地与那些科学谣言作斗争:食物相克、养生产业、食品安全、外星文化……
其时,正当果壳网草创。以唤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为主旨,以科技已经且必将继续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为信念,我们建立了“谣言粉碎机”这个主题站,以期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介绍公众最渴求、最希望得到解释的内容。
多年以来,中文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洪流一直都脱不了“泥沙俱下”的评价。如何在这个局面下生产优质的、足以让读者信赖的内容,自然就成了果壳网及“谣言粉碎机”主题站工作的核心。
此前,在面对专业领域的疑惑时,大众媒体习惯于通过对专家的采访来梳理、解答专业性问题。这个做法快捷、直接,对大众媒体来说或许是恰当的。不过,专家的答复很有可能会受到研究领域、答复准备等条件的限制,而大众媒体在信源选择、内容剪裁方面也很有可能出现误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疏漏,造成乌龙报道、瑕疵报道。“专家变成‘砖家’”的结果,与此类报道关系密切。
“谣言粉碎机”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并不谋求业内资深专家来为公众解说专业知识。我们更倾向于与相关专业的学生,青年教师及技术、研究人员合作,一方面由他们为我们提供更为快捷、详细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协助青年科学作者们提高与一般公众沟通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谣言粉碎机”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查证与解说来分析流言。这使得我们所制作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以科学共同体的集体认知作为基础的。我们力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重要的观点都来之有源,建立在科学界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共识之上。这个做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个人的认识、判断或者疏漏而导致的事实偏差。
如前所述,泛科技谣言的来源,大概有五种情况:科学话语的专业性、奇怪的创作冲动、复古思潮的影响、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以及逐利的商业动机。
科技话语的专业性使大众媒体和一般读者很难确切把握其中的微妙之处,再加上大众媒体在制造新闻兴奋点的时候,又常因为种种原因,有意无意地歪曲、掩盖、模糊一部分事实,造成误会。同时,由于媒体在新闻技巧上的疏漏,比如使用不当信息源,对内容给予不当解读甚至误报,也会使自己成为泛科技谣言的源头。
奇怪的创作冲动,这里指一种名为“钓鱼”的行为。
谣言的造作者故意撰写包含伪术语、伪理论,但又符合一些人内在期许的文章,诱使后者转载、援引,起到嘲弄的效果。著名的《高铁:悄悄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一文即是“钓鱼”的典范,在温州动车事故之后,它甚至被误引入公开报道。一些典型的搞笑新闻,比如美国的《洋葱新闻》、《世界新闻周刊》的内容,也曾经被媒体、网友误作真实信息引用。此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愚人节“报道”也曾被信以为真,《新科学家》就曾遭遇此种情况。
复古思潮的影响表现为,人们更倾向于信任传统的观念与方法,而排斥新的或者自己不熟悉、没有听说过的方法。特别是当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实际生活并不产生恶性影响,或者成本很低时,人们尤其倾向于持保守态度——各种“食物禁忌”即属此列。
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最典型的案例是各种灾难传闻以及与外星人、UFO有关的流言。在此类话题面前,很多人将官方、半官方机构视为“信息隐藏者”,将科学报道者视为其同谋。比如,在每一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阴谋论通常都会甚嚣尘上。
最著名的逐利的商业动机造就泛科技谣言的案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有谣言称,美国一家著名日化公司的圆形老人头像商标是魔鬼的标识。这个谣言给该公司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后的调查发现,谣言的源头是另一家公司的产品销售商,而相关的诉讼一直到2007年才终于尘埃落定。
泛科技谣言的成因不仅多样,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面广量大,乍一看确实会让人产生目迷五色的无力感。不过,利用一些恰当的资源、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简单检索、分辨,一样可以对流言的真伪略有心得,虽不中亦不远。
我们曾经如此描述“谣言粉碎机”的工作流程:果壳网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将分析流言的全过程尽可能完备地记录下来,以至于让一些急于了解“最终结论”的读者读起来觉得有些冗长;而在每篇文章的篇末,我们也总是尽可能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不了解科学探索过程的读者提供一种线索,使之逐渐熟悉自行探索的工具和方法,最终实现“人人有台谣言粉碎机”的愿景。
道路看起来很漫长,但幸好它就在脚下。
“谣言粉碎机”工作人员名录:
陈旻、李飘、宫珏、耿志涛、袁新婷、谢默超、龚迪阳、支倩、曹醒春
果壳阅读与中信出版社共同推出的2015新书“谣言粉碎机”系列三部曲已在各大网店进入预售,这套书包括《餐桌上的明白人》(食物向)、《危言出没,身体请注意》(健康向)和《谣一谣,你就真的懂了》(奇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