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作为一种或高贵冷艳(“你们这群无知的人类”)或天然呆萌(“喵呜”)的动物,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倾倒,甘心成为“猫奴”。当它们友好地用小爪子拍拍你,或者在你的脚边温顺至极地蹭一蹭,心都要萌化了。可是一到夜里,它们开始没完没了地嘶叫一直持续到第二天黎明,扰人清梦不说,那声音真是瘆得慌啊!对比一下同样作为宠物的汪星人,你是不是也在感叹:喵星人真的已经被驯化了吗?
目前,科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家猫(Felis catus)由近东地区的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祖先种群驯化而来的(Driscoll 2007, 2009)。上个月《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关于家猫驯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家猫的驯化历史追溯到约5300年前,并且指出地点可能在中国(Hu 2013)。
研究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这项研究结果是关于人类和猫之间存在共生关系(mutualistic relationships)的最早证据。作为一种神秘的动物,家猫在驯化过程中留下的线索非常少。这次研究者在我国陕西全呼村发现的骨骼化石距今5560-5280年,当时该地区正处于农业时代的早期。
文章作者之一、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菲奥娜·马歇尔(Fiona Marshall)说:“这项研究最激动人心之处,在于首次展示了猫开始和人类(农民)生活在一起”。而汪星人则是几千年前由采集狩猎者对灰狼进行驯化而来的。
陕西全呼村发现的化石形态:A左下颌(能看到磨损的第四前臼齿和第一磨牙)B.右侧肱骨 C.左侧骨盆 D.左胫骨近端。图片来源:Yaowu Hu, et al.(2013)PNAS.
研究者主要运用碳和氮同位素分析化石的骨骼胶原蛋白,发现当时的人类、啮齿动物、猫都消耗了大量的小米类谷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陶瓷容器的出现是为了减少鼠类对谷物的影响——鼠类对农业有着显而易见的危害,而结合同位素分析和考古学数据不难推断,猫对当时的农民应该是相对有益的。
同位素数据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其中有一只猫对肉类的摄入量比较小,对谷物的摄入量比预料的要多,研究者推测这可能由于这只猫经常吃剩饭剩菜,或者它已经由当时的农民用自家的食物进行喂养了。
驯化历史依旧神秘。大约3600年前的古埃及绘画中“猫”的形象,让人们相信古埃及是最初家猫驯化的地点。其实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至少在那个时候古埃及已经有驯化的家猫了。
2004年,在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cyprus)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人类和猫的骨骼化石位置距离很近,而且考古学家鉴定猫的埋葬位置是人为的(Vigne 2004)。这个古墓大概距今9500年,以此推测人和猫的关系远比古埃及绘画证据更加久远。相对于现代的家猫,该化石猫的骨骼样品比较大,与近东地区的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更加相似。
结合这次考古发现和随后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参看下面的图),家猫很可能是近东起源的,即农业发展时期的新月沃地,随后它们被带到了塞浦路斯和埃及。一直从事本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卡洛斯·德里斯科尔(Carlos Driscoll)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开始,古代DNA证据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真相。
野猫的地理分布图。图中橘黄色部分,线粒体和微卫星数据都支持:家猫与近东的野猫亲缘关系更近。Carlos A. Driscoll. et al.(2007)Science.
自我选择。狗的驯化与人类社会采集狩猎的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科学家们推测猫的驯化也基于特定的需求。
野猫的驯化是一个"自我选择"(self selection)的过程,选择城市作为栖息地以及选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与生殖隔离一起成为这个过程的影响因素(Driscoll 2009)。欧亚的野猫驯化为伴侣动物,与祖先野猫形成同域分布的物种,最初是一种自然选择过程,而不是所谓的人工选择。
野猫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们没有什么被驯化的潜能:与其他猫科动物一样,野猫是严格的食肉动物,它们在代谢上没有能力去消化除了蛋白质以外的其他食物。猫是独行动物,它们会捍卫自己的领地,它们对领地的依赖性很大,不会选择成为人类的宠物。人们对于猫除了捕食老鼠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依然存在争议。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在早期的农业社区中人们不会去积极主动的去驯化野猫。
最合理的推测是——野猫自身可以忍受人类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它们逐渐从野生的亲戚中分离出来。高贵冷艳的喵星人为什么会选择和人类生活在一起,至今还是个无法被理解的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