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鼠兔,保护环境?小心适得其反

作者: 球藻怪/译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4-12-08

高原鼠兔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减少地面径流和洪灾的发生几率,其打洞行为增加了土壤雨水渗透速率,对生态系统有积极影响。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西藏和四川一带,多栖息于高山草荒漠和草甸。一直以来,高原鼠兔都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生物。它们会在过度放牧的草场内大量繁殖,挖掘地洞。这些过度放牧地区的土壤无法很好地吸收雨水,在季风雨到来时,就会对下游城市和农田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了消灭高原鼠兔运动。不过,根据最近将发表在《人类环境期刊》(AMBIO: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这项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研究者分别对鼠兔种群活跃的草场以及鼠兔消失超过2年的草场内土壤吸水的速度做了测量分析。

结果发现,即使在排除了近期天气条件的影响后,鼠兔打洞点附近的土壤雨水渗透速率更大,是没有鼠兔生活的草场的至少2到3倍。研究者指出,这表明鼠兔的存在会减少地面径流和洪灾的发生几率。研究阐释了穴居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当地水文的影响。这些关于高原鼠兔打洞对环境的积极影响的证据,或许可以帮助保护这种关键物种。

UUID: f1716a23-a2f0-4524-8a1c-deb1280d974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4/2014-12-08_消灭鼠兔,保护环境?小心适得其反.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1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