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际穿越》科学顾问如何吐槽别人的吐槽

作者: 章鱼喵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4-11-30

本文讨论了《星际穿越》电影中的科学设定,特别是关于黑洞“卡冈图雅”的自转速度、行星能量来源、吸积盘物质来源、辐射影响、相对论束流效应、行星稳定性以及米勒行星的滔天大浪等问题,由电影科学顾问基普·索恩在其新书《〈星际穿越〉的科学》中进行了解释和回应。

电影《星际穿越》上映后,不仅在观众中引发了黑洞虫洞科普热,也在科学圈内引发了吐槽热——果壳网“科学人”就汇总过不少科学家的吐槽。这些槽点真是影片在科学设定上出现了bug吗?

事实上,在电影正式上映的同时,该片科学顾问兼制片人、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也同步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星际穿越〉的科学》(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在这本书里,索恩透露了许多电影中没有明确说明的科学设定,以及设定和实际影片的差异,恰好能够回应人们吐出的不少槽点。

问题:“卡冈图雅”自转到底有多快?

旋转黑洞会导致很复杂的星象场,也会导致黑洞本身和吸积盘左右看起来不对称。如果按照导演诺兰的要求,米勒行星上的1个小时等于地球上的7年,那么“卡冈图雅”的自转几乎需要达到黑洞的最大可能自转(仅比最大可能自转慢100万亿分之一)。索恩在科学设定中使用的都是这样的自转速度。然而诺兰对广大电影观众是很负责任的,为了减少这种不对称和复杂的背景带来的困惑,他把卡冈图雅的自转降到了最大可能自转的 60%。

问题:这些行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能量的来源,就是电影中“卡冈图雅”周围那些发光的东西,也被称为吸积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薄的盘,环绕黑洞一周。吸积盘在引力的吸引下围绕黑洞旋转,由于靠近黑洞的部分和远离黑洞的部分转动速度不一样,物质之间存在“摩擦”,因而发光发热,于是引力能量就通过这种辐射的方式被释放出来。能量释放的过程,吸积盘内的磁场也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卡冈图雅”吸积盘里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卡冈图雅”的吸积盘是它撕掉一颗红巨星之后捕获的。如果一颗恒星不小心太过靠近黑洞,它就有可能被潮汐力彻底撕碎。一颗几乎径直冲向“卡冈图雅”的红巨星一旦开始受到“卡冈图雅”的影响,24 小时之后就已经把持不住,被撕碎了。

问题:为什么靠近黑洞的人没有被吸积盘的辐射杀死?

黑洞的视觉效果呈现—— 一团发光物质围绕着它,并逐渐被引力吞掉——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如果你进入了这个区域,那你要么会被灼热的伽马辐射杀死,要么会被引力撕开。“卡冈图雅”吸积盘的温度只有几千度,与大多数黑洞吸积盘不同。而太阳的表面温度也不过 5500 ℃,太阳光中高能的 X 射线、伽马射线很少,对地球上的我们无害。同样,温度只有几千度的吸积盘,对“卡冈图雅”的3颗行星是无害的。

问题:为什么电影中的黑洞的吸积盘没有相对论束流效应?

旋转黑洞的吸积盘确实会导致一侧更亮且呈现蓝色,另一侧要暗弱而且呈现暗红,但是由于会导致广大电影观众一头雾水,视觉特效小组的尤金妮娅·冯滕泽尔曼(Eugénie von Tunzelmann)忽略了这个效应。

问题:距离卡冈图雅最近的行星为什么没有被撕碎?

这正是索恩要把“卡冈图雅”设定为太阳质量的1亿倍这么大的原因。黑洞的质量越大,半径也就越大,而黑洞的半径越大,距离视界相同距离的行星上受到的潮汐力就会越小。一旦设定了“卡冈图雅”的质量,最靠近视界的稳定行星轨道就确定了。索恩通过计算得到,这种情况下,米勒行星虽然会受到巨大的潮汐力,形状也被拉长,但依然能够把持得住。

问题:米勒行星的滔天大浪是哪里来的?是的,米勒行星被潮汐锁定了。

倘若没有被锁定的话,由于巨大的潮汐力,这颗行星的岩石潮(地幔在巨大的潮汐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会将引力势能转换为热,从而加热行星,甚至使得地幔熔化。我们并没有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地狱般的场景,因为米勒行星确实是被潮汐锁定了。大浪的产生,原因是米勒行星在摇摆。由于米勒行星左右摇摆,实际上潮汐力还会像地球上一样起作用。索恩的计算结果是,如果米勒行星左右摇摆的周期是1小时,那么就会产生 1200米高的巨浪。

UUID: 1162e4ee-3881-49b4-99cf-a7d1367cdae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4/2014-11-30_你想得到的我早想到了!看《星际穿越》科学顾问如何吐槽别人的吐槽.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