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的太空飞行,欧洲空间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终于抵达了目的地——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今天下午,无人着陆器“菲莱”Philae(并
不是韭菜)就将尝试在这颗彗星上着陆。这所以要近距离研究彗星,不仅仅因为它们是久负盛名的美丽天体,更因为它们承载着太阳系历史的重要线索。人们认为
它们是被冻结在时间里的太阳系原始构成,很可能在“播种”地球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为地球带来了水,可能还有构成生命
体的基本成分。
这颗彗星上先前被称为“J”的着陆地点,现在被正式命名为Agilkia。这个名字是欧洲空间局通过公开征名竞赛选中的,与整个航天任务中的埃及风刚好契合。Agilkia是尼罗河上的一座岛,在菲莱岛遭遇洪灾之后,岛上的古老建筑都被迁到Agilkia
岛上。在征名竞赛中,有150人以此为着陆点命名,包括最后的获胜者——来自法国的亚历山大·布鲁斯特(Alexandre
Brouste)。他已经受到邀请,将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罗塞塔任务控制中心观看着陆活动。
北京时间11月12日16时35分,“罗塞塔”探测器将按照指令,按照某个精确的速度,将“菲莱”着陆器推出舱外。如果指令失
效,后备弹簧会以每秒18厘米的速度,把着陆器弹射出去。接下来的7个小时,“菲莱”将作自由落体运动,徐徐降落到22.5
千米以外的彗星表面。
整个下降过程中,“菲莱”将不停地采集数据。着陆器上的相机会拍摄降落时的影像,其他设备则会尝试采集彗星周围的尘
气体和尘埃样本,同时测量磁场和等离子体。还有一台设备将监测“菲莱”和“罗塞塔”的间距,并尝试主动遥测彗星的表面。
大约在北京时间23时35分,“菲莱”将触及这颗彗星的表面。下降过程中伸出的3条着陆腿将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减小着陆
器在彗星表面反弹的机会。一旦接触到彗星表面,“菲莱”将发射两根“鱼叉”,把自身固定在彗星表面。与此同时,位于顶端
的一个推进器也将点火,把“菲莱”压在“地面”上。着陆腿底部则会旋出螺栓,钻入彗星的地面,把自己牢牢固定住。
由于届时彗星距离地球约有5.1亿千米,即便以光速传递的讯息,也要花上28分20秒才能抵达地球。因此,预计直到北京
时间11月13日0时02分,我们才能确认它是否着陆成功。如果这一复杂的工程壮举能够按计划进行,这将是航天器首次在
彗星上实现软着陆。
一旦成功着陆,第一项科学任务将是利用着陆器上的相机,史无前例地从彗星表面拍摄全景图像。着陆过程中采集的数据
和着陆后的首批图像会尽快传回地球,以便任务工程师确定着陆器的朝向,从而下达指令旋转着陆器的朝向,使太阳能板
能够接收到最适合的光照,并让着陆器上的探测设备处在最佳的位置。任务工程师还将利用这些最早传回地球的数据,计
算出什么时候“菲莱”可以与“罗塞塔”通讯,什么时候地面会被阳光照亮。
如果着陆点的彗星表面较软,“菲莱”的着陆腿有可能会陷入其中,导致底盘着地,从而无法旋转到位。不过,除非彗星表
面的松软程度比粉末状积雪更甚,“菲莱”才有可能继续下陷。如果能够“脚踏实地”,“菲莱”还将钻探地下,研究彗星的化学
构成,并近距离观察彗星如何随阳光照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电池,“菲莱”能够维持5天的运转。再加上太阳能的话,着陆器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科学探测工作。
而“罗塞塔”探测器作为母船,则将继续围绕彗星轨道飞行,至少持续到2015年底——在这彗星靠近太阳然后又远离的过程
中,持续对它展开详细的研究。
今天下午,祝“菲莱”着陆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