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鲁白:为了更健康的科学生态

作者: 鲁白、姬十三

来源: 新京报

发布日期: 2014-11-10

本文通过对话鲁白和姬十三,探讨了科学的核心、科学传媒的作用、转基因论战、抵御谣言、科学氛围以及科学群体的角色,旨在推动更健康的科学生态。

科学的核心是科学家,但还需要其他的东西,否则科学生态的发展会不健康,这包括政府、基金会、社会组织,也包括科学传媒,赛先生和果壳网一样,填补了科学生态里比较薄弱的环节。

鲁白,曾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2009年回国,担任跨国制药公司研发部副总裁,现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赛先生》创始人之一、联合主编。姬十三,真名嵇晓华,37岁,神经生物学博士,曾做过科普作家,果壳网创始人、CEO。

话题一:关注诺奖——科学就像足球,代表国家的实力和形象。对于公众来说,诺贝尔奖就像科学领域的奥运会,是科学界展示给外界最大的品牌,这个时候我们去报道或者做出快速反应,有助于牵动公众关注科研领域的事件,我们传递的更多是基础性的东西。

话题二:科学传媒——科学报道可以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有两件事是促使我们做《赛先生》的原因。之前我被求是基金会邀请主持一场论坛,谈到科学共同体。

转基因被妖魔化,导致很多科学家不愿站出来讲话,有科学家说,在转基因的问题上自己做科普,没有好处反倒还有坏处,一说什么话就有人群起而攻之。但如果以科学共同体的名义,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科学问题,比如雾霾、食品安全、转基因,发出有共识的声音,就要比个人出来说话好得多。

话题三:转基因论战——培养科学思考能力需要过程。关于转基因的话题,在微博上也好,社交媒体上也好,我觉得已经无解了,鲁老师觉得应该怎么去解这个铃呢?转基因的问题演变到今天已经积重难返了。争论早期,首先科学家没有引起重视,另外没有一个科学共同体敢于站出来说话,政府也有责任。

话题四:抵御谣言——科学家的声音应不失真地传递。现在想通过一些文章就影响海量受众不太可能。比如《赛先生》现在做的是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果壳网可能做了很多工作去影响媒体,通过媒体把这些声音放大出去,媒体再用他们的方式去重新解读传播,这可能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方式。

话题五:科学氛围——“中庸文化”对科学界很有害。

美国的很多科学家首先是为了兴趣,才选择做科学,同时他们更关注自己研究的领域能给社会和这个学科带来多大的影响,我认识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国内的科学家,有不少是在追求科学带来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也不是出于好奇心,更不是出于对社会的贡献,有的科学家把影响因子的分数倒背如流,某某杂志多少分,分数够了就能评职称,所以在做文章的时候就想着发表了能得多少分。

话题六:科学群体——公众需要科学家站到台前。科学家的职业性质决定,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是站在了幕后,但如果所有科学家都站在幕后,那也不对,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需求,也需要类似李小文、饶毅这样的科学家,在某个时刻来做为文化性质的符号,当然这不是他们刻意为之。

UUID: 95409512-4290-482d-b476-3f57252f0a6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赛先生公众号-pdf2txt/2014-2015/赛先生_2014-11-10_对话鲁白:为了更健康的科学生态.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