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的出路在哪里?

作者: 彭思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11-10

文章探讨了国内科研院所课题组小而分散的现象,以及年轻科研人员(青椒)在当前评价体制下的困境和出路。文章指出,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是解决年轻人出路的捷径,并提出政策上应更加宽松,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年轻科研人员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课题组

这几年,国内许多科研院所通过各种人才计划引进了大量国内外科研人员,大大增加了人才总量。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使引进人才大多都成立了一个个独立的课题组。这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课题组小而分散,并没有真正产生1+1>2的人才聚集效应;相反,甚至出现了同一单位在很多场合“同场竞技”的热闹景象。大多数课题组的总体构成基本一致:1至2个正高,1至2个副高,加上若干个中级和一些学生。

这样的课题组比较适合做一些中等规模的基金项目,或小的工程项目。如果这个课题组突然拿到一个“超级项目”,比如5000万元以上,一个迅速膨胀的课题组就产生了——而膨胀的人员并不是来自单位内部,大多是外聘的年轻人。不过,不是每个课题组都能保证年年拿到“超级项目”,一旦“超级项目”完成,后续又没有新的“超级项目”,“超级课题组”的人员还会继续留下,又不断地分化演变成若干个小的课题组。

于是就形成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科研单位都存在的现象——进来得快,出去得慢,而走出去的都是能够独闯天下的人,走不动的索性留下来不动,反正研究所很少会动真格地开除某个人。几年“大浪淘沙”下来,不仅降低了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更加加重了年轻人上升通道的拥堵,形成了人才“堰塞湖现象”。高校也是如此。

前几年的国家科技经费的重点化、集中化,导致了大量“超级课题组”的出现,也导致了大量年轻人短期内被聚集和“堰塞”。

当前的评价体制对工程技术人员非常不利与早期的研究所全所“一条龙配套”体系不同,现在的研究所是小而全的课题组的集合。有的研究所以前有工厂,有很多老师傅,专门做加工机械等辅助工作,但是自从小课题组占据主流之后,公共支撑部门被取消了。

每个课题组基本是如下构成——写文章的比较多,做实现和工程的很少,但是必须有。于是,每个课题组都要为那几个做辅助工程技术人员发愁。因为现在的评价体制侧重于论文和学术地位,这两者都不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强项。由于论文和学术地位的附带影响,工程技术人员很难独立拿到大项目,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自主权,只好成为课题组的辅助人员。

可是这些人也都是博士出身,不甘心就这样被长期忽视,于是很多课题组要么集体包装这些工程人员的学术表现,以帮助其职称晋升,要么工程人员快速流失,导致课题组的技术积累失去核心。

年轻科研人员的主要出路不在研究所之所以造成研究所课题组小而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科研布局分散并且缺少整体规划。研究所不能为整个单位的科研工作建立工程配套力量,课题组只能自己解决。

但是这些分散在每一个课题组的工程人员也是有正常发展需求的年轻人,他们也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同时,即便是一些靠着发论文而勉强维持的科研人员,在未来几年也会发现:发论文能力大家都有了,可是职位依然就那么几个,即使再优秀,总是大多数人不能在自己期待的年龄上得到晋升。于是,青年科研人员的未来出路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加上未来几年事业单位的规模可能将不再扩张,指望通过增加更多的“分母”来解决遗留问题无疑是饮鸩止渴,这条路显然走不通。

那么这些“青椒”的路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是简单的,社会需求之所在,就是“青椒”的出路所在。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并不都是论文,也不是一些学术明星和更多的教授、博导,而是扎实解决产业问题的人。如果“青椒”们能够看清这个发展趋势,并且主动向产业靠拢,出路还是非常广阔的。

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是解决年轻人出路的捷径当然,我们说“青椒”们在研究所未来发展的道路很窄,并不是鼓励年轻人简单地离开研究所,而是要利用研究所在当前中国科技体制中的特点和优势,作好充分准备再向外走。而研究所无论是为了研究所的健康发展,还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个合理的发展机会,都应该大力鼓励年轻人利用研究所平台产生的技术出去创业。

绝大多数的科研成果处于沉睡或者半成品状态,既不能简单地卖给有关单位,也不能在研究所内部进一步形成有竞争力产品,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有人将这些有短期生命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加工成社会需要的产品。

这条路也不能指望外来一两个有眼光的公司来完成,现成的年轻科研人员本身就有能力胜任这一任务。他们在科研独木桥上路很难走,自然就希望有其他出路。记得有一次,我与人开玩笑说:“年轻人眼看名得不到了,还不让人挣点钱?”而创业正好可以给他们这样一条路。当然,最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团队整体创业,形成研究所内外资源的整合,这样一来,科研成果有了去处,年轻人也有了出路。

这样做的同时还可以带来更大好处,创业的年轻人在对产业有了深入认识之后,会将碰到的产业难题反馈到原来的课题组,从而促进课题组和产业的结合,不至于让科研变得更加虚化。再假如,这些年轻人创业成功了,反哺研究所,则是研究所未来发展之福。

为了让年轻科研人员更喜欢创业,一方面政策上要对科研成果的管理更加宽松,以很低的代价鼓励转化;另一方面,在人事制度方面灵活处理,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强科研单位内部竞争机制,内外平衡。让出去的人高兴,留下来的人服气,大家各取所需。这或许是解决“青椒”们未来出路的一条可行的路线。

不管怎么样,现实都逼着我们去变革,不变革就可能出现各种危险。人不患贫穷,而患不公。创造一个公平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改变当前的困局。

UUID: b59de4fe-f533-4ed5-981f-73d274cb14b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11-10_“青椒”的出路在哪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