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三者插足”产生的暧昧关系数量惊人。虽然这个现象很普遍,但是人们还几乎没研究过这种关系究竟品质如何。最近,社会心理学家约书亚·福斯特(Joshua Foster)及其同事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关系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痛苦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人格研究杂志》(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上。
难以置信的是,几乎一半的美国人曾经尝试过做“第三者”。
在一个调查统计中,63%的男人和54%的女人表示,他们目前所处的长期浪漫关系的另一半,其实是之前那段关系的“第三者”。至今,大多数关于此议题的科学研究都是演化心理学家做的。先前有研究指出,“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倾向于以这种方式寻找伴侣”,并且我们总是“无意识地陷入这种行为”中。一些研究甚至认为,我们会以“成为第三者”为目的去交朋友。
像很多演化心理学研究一样,这些复杂的理论很难被证明,并且经常被文化偏见笼罩着。但是,研究“第三者插足”的结果及其后续形成的关系的前景,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福斯特及其同事们想试图找出:“第三者插足”这种关系,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及其涉及的人格和行为类型,与其他类型的关系相比时,是否会呈现某些趋势。他们也想知道这种关系是否会预测未来关系的结果。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者们跟踪记录了138个异性恋志愿者的情感生活,实验参与者的恋爱期从0到36个月不等。研究结果与预期一致:在由“第三者插足”形成的关系中,“承诺更少,满意度更低,投资更少”。也就是说,那些因为被插足而追到的人会在浪漫关系中给出更少的承诺,表现出更低的满意度且给出更少的投资。与那些不是被挖墙角而追到的人相比,他们在找“备胎”这件事上会显得更积极,并认为他们的备胎质量更高。
这些人在关系中不忠的比率也更高。
克里斯.杰瑞特(Chris Jarrett)在英国心理学会博客(BPS Research Digest)中写到:“那些被成功‘窃取'的人在现关系中给出更少的承诺、更低的满意度和更少的投资是很直观的。毕竟,如果他们愿意抛弃之前的伴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甚至喜欢再做一次同样的事呢?这种逻辑在涉及到219名异性恋志愿者的另一项调查中被证实了。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不仅回答了他们现在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问题,还回答了一些关于人格和态度的问题。”
事实上,人格因素在这个现象中的角色很重要。那些被成功“勾引”的人倾向于有以下特征:
1. 更低的亲和性(更低的同理心,缺乏对他人幸福的关注);
2. 更低的责任感(不积极,不善于控制冲动,组织性差);
3. 自恋(自私,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
4. 回避型依恋(将亲密程度最小化,保持情感上的距离,很容易陷入困境);
5. 不受限制的社会的性倾向(更愿意进行草率性行为,以及承诺关系外的性行为);
6. 低外向性(更少参与社会活动,冷淡,能量低)。
研究还显示,“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这种事与性别无关。有趣的不是“第三者插足”这件事本身,而是有以上特质的人在长期关系里都没有好结果。但研究者自己也表示,实验的范围有限,需要对这类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