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相由心生”的说法,其他文化中也有诸如“面相是心灵的真实再现”的观点,现代人则更多叹惋“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些论断的本质其实从未改变:许多人认为,个体的面部特征与其性格和能力特质具有某种联系,这种对于面部与内在间联系的确信是不分文化和地域的。
近日,发表在《认知科学趋势》(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总结了目前认知科学领域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成果。果壳网科学人对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奥利维拉(Christopher Y. Olivola)进行了采访。到底有没有证据证明个体特质或能力与面孔间存在联系?答案是一个大大的“NO”。
奥利维拉给予了明确的否定:“与大众的设想相反,并没有好的证据将面部特征与认知能力联系起来——当然,像唐氏综合征这样的特例要排除掉。如果对人们的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加以控制,面部特征与个体特质之间几乎毫无关系。”文章在科学人首页的小图呈现了同一个人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不同面孔,模特本身并没有改变,但在人们对她进行评价时,不同的脸部特征可能带来评价差异。
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奥利维拉用“面孔偏见”来描述以貌取人的观点。考虑到人们在评估他人时可能受他人面部表情所反映的情绪影响,研究者在研究中尽量保持使用无表情的脸或是同一表情的脸。然而,“即使对人们的面部表情加以控制,我们的结果仍然表明,人们对他人进行评估是还是看脸!”奥利维拉说。一系列的研究证实,这样的偏见已经蔓延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商业、法律甚至军队之中,人们都被这种无形的偏见所左右。
人们习惯从相貌上推断他人的领导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是否适合作为领袖的依据。研究指出,在政界,一个人赢得选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受他是否长有一张“政治家”的脸影响——那样的面孔使他/她看起来更有竞争力、统治力、更亲社会。而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人们习惯选择“看起来像领导”的人成为领导。许多CEO凭借一张看起来更合适的的脸,在能力并不强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顺利上位。
这样的偏见使得500强企业CEO的面部特征相较于普通人“显著具有竞争力”。而在军队中,类似的面孔则往往会为他的主人带来更高的军阶。
你也许会为此感到不屑,觉得只要自己能力出众,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的确,面相只是社会竞争中的因素之一。在一层一层的筛选中,花瓶是站不到最后一刻的。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面孔偏见如何影响人们走向人生巅峰,而下面的研究结果,则集中体现了面孔偏见的“亲民”性。
许多人会依据面相来推断正在与自己接触的这个陌生人是否可信。有研究证据表明,长得“可信”得人更容易获得借款和投资。一些研究甚至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在合作伙伴的“过去”信息已知的情况下,参与者也还是更倾向于和那些“看起来可信”的伙伴进行合作。
而在司法领域,面孔偏见被用作判断个体是否有过犯罪记录和犯罪倾向的依据。许多“长了张看起来要犯罪的脸”的人会受到严格的审查,即使是在法庭上,那些面孔特征被判定为“不可信”或“与犯罪有关”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指控或被判有罪。有趣的是,生了一张娃娃脸的成年人,也会被归入“像罪犯”的行列。
奥利维拉总结说:“造成面孔偏见的根源在于,相对于处理诸如数字和文字等信息,人们的大脑很擅长识别和比较面孔。再加上人们经常习惯性地简化事物,于是也会将他人笼统分成不同的社会类型。”“要避免这些偏见,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明白自己会受到面孔偏见的影响。此外,通过在进行判断时搜集更多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更了解与我们要评估的人,我们也能够减轻‘看脸’偏见的影响。
”奥利维拉告诉科学人,有研究表明,政治知识更丰富的人在进行投票时受到面孔偏见的影响较少。而在他们之前的一个研究也发现,只有当人们了解了其合作伙伴的过去和名声之后,他们再进行涉及金钱的信任判断时,才不大容易受到这样的偏见影响。“所以,充分了解情况,并对人们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目前与面孔偏见相关的研究很多,奥利维拉认为,该类研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找到人们对于面孔判断的依据。这一判断过程往往与多种刺激相关。“我们不可能弄清楚具体是哪些特征让面孔显得‘可信’或‘不可信’。未解之谜还有很多。”
不过对于人们来说,面孔偏见本身的证实是一个很好的事件。一方面它能够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或多或少持有相似的偏见,这样的意识能够帮助人们更为理性的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或多或少对因“看脸”而受益或吃亏的事实持更为淡定的态度。我们可以选择屈从这些偏见而改变自己的脸,也可以通过了解和教育来削弱这些偏见的影响。不管怎样,真正决定未来的还有许多容貌之外的原因。毕竟说到底,再好的脸皮,也只是一张脸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