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中有大量的希伯来语词汇吗?
问: 北京话中有大量的希伯来语词汇吗?
看到朋友圈有人转的这个贴,这有道理吗?
陈功:为你的北京话自豪吧,全是希伯来语
http://www.vjianke.com/XNTLN.clip
学者石旭昊考证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北京
属于大河北地区,这一地区包括河北、北
京、天津、山西、陕西,甚至远达现在西南
的重庆东北部。由于古代羯胡人长期活跃在
中国北方一带,而且羯胡人的祖先是古希伯
来人,因此北京话中存有大量的希伯来语词
汇。
比如“的吧”,在北京话中是“说话”的意思,
与古希伯来语同音同义,希伯来语发音
Dabar。再比如,北京人常吃的“烧麦”,这
也是羯胡人迁徙到中国北方发明的食品,与希伯来语同音同义,希伯来语的发音是
Shemesh。北京人常称村庄为“屯厄”(带儿
化音),而在《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语,
也是如此称呼村庄的,希伯来语的发音是
Duwr。其实,北京儿化音的形成原因,就
与很多外来词汇有关。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
“俺”,这个词是北京和北方人“我”、“我
的”意思,希伯来语也是同音同义,希伯来
语的发音An和Ammi。
“丫头”,“鸭蛋儿”,是北京人或北方人形容
小女孩的,希伯来语同样是这个意思,希伯
来语的发音是Yaldah。
“别介”,是北京人表达否定的说法,相当于
英语中No的意思,希伯来的发音是Bil-tsi与
希伯来语同音同义。“甭”,这个词汇是北京表示否定之意,《旧
约圣经》中的希伯来语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发音是Bal。
“胡同”,这个北京最常见的地方,很多人以
为是来自蒙古语,其实不对。实际也是希伯
来语,发音是Hoot,同样也是小街道的意
思。
“捻儿”,在北京话中是灯芯的意思,在希伯
来语中的意思是一样的,也是照亮、照明以
及光明有关的东西。希伯来语的发音是
Ryn,Niyr。实际上我认为北京著名的儿化
音,就是外来语的明显印迹。
“坷垃”,表示硬土块和石头等意思。与希伯
来语同音同义,希伯来语的发音是Kela。
“疙瘩”,北京、河北一带的话表示团块的意
思,希伯来语发音是Qaneh,同音同义。“窟”、“窟窿”,在中国北方是洞眼、洞穴、
山洞之意,希伯来语同音同义,发音是
Chowr。
“戏”,游戏、戏耍之意,希伯来语的发音是
Shiyr,意思是唱、演唱的意思。
类似中国北方话与希伯来语同音同义还有很
多、很多词汇,而且在历史长河中,很多词
汇出现了符合与叠加,形成了意思或发音的
改变。比如,北京话中“丫的”,表示你、你
们的人称代词,其实希伯来语的发音是
Yad,意思完全一样。
只是现代北京话中的“丫的”已经是骂人的话
了,这就是历史与时间的扭曲了。
历史上的中国是分南北的,北中国长期以来
就是史书上所讲的胡人地界,而“胡”是汉民
族对外来人口和外来民族包括白种人的称
谓。语言只是一种印迹,一种外来的印迹而已。
@清洁工
回答:
这是一则老流言了。这里搬运一下我之前在流言百科上的辟谣文吧。
事实上,这项“研究”似乎并不来自于已发表的任何论文。这项研究的成果,无论是在CNKI,读秀还是Google Scholar
中,均无法搜到。所以,我们也只能根据网上流传的这个帖子来对其进行判断。
“大河北地区”与羯胡人的起源
事实上,“大河北地区”并不是语言学或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根据其描述,即包括淮河以北多省直至重庆等地,我们判断
这可能接近于语言学上的北方方言区。但是事实上,北方方言区的范围与该描述仍然相差很多。
图中绿色的部分大致是“北方方言区”。它包括了地理上属于南方的渝、川、滇、黔等省的许多地区。
羯胡是南北朝时期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十六国”中的强国后赵就是一个由羯胡族统治的政权。关于羯胡族的起源,学术
界目前尚未统一定论,传统上很多学者倾向于这个民族是由匈奴人分化出来的,但近代以来也有学者认为它与西域、羌,
甚至中亚的某些民族有关。但这些被认为与羯族起源有关的民族基本都一直盘踞在今天的中国西北部附近地区,而与使用
希伯来语的古犹太人盘踞的,以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为核心的“迦南”(Canaan)地区相去上万里之遥。如果要表明羯
族和古犹太族这两个地理分布上距离这么远,文献记载中又没有什么联系的民族有什么同源关系,大概需要很多很多的证
据。羯族虽然在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但在后赵灭亡后受到了民族屠杀,此后便在历史中湮没无闻,找不到关于这个民族
的可信记录了。
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北京话”是清代以后才产生的。网上流传的帖子里所谓的“北京话”词汇,则一般产生于元明时期,这时
距离羯胡族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事实上,如果一个词流传了几千年,却从来未见于任何文献记
载,后来有一天突然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大量地出现在语料中,这无疑是很奇怪的现象,如果不给出合理的解释,是不足采
信的。
帖子涉及的部分词的起源
两种完全无关的 语言中有个别单词偶然地相似,这在语言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人类语言中最常用的元音和辅音
经常是比较相似的,而二者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单词,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单词与其它语言表示类似意义的
单词读音有所相似。专业的语言学学者的语言学的同源词或语言接触研究也不会单纯依据发音的偶然相似就断定两种语言
的某个单词之间存在同源关系。具体到这篇文章,它所涉及的单词,有的目前我们还不太清楚其确切起源,有的起源尚存
争议,但一般学术界不会仅仅靠偶然地几个单词就轻易认为大约产生于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北京话的词汇与大约消亡于公元
一二世纪的希伯来语词汇之间存在怎样的同源关系。下面,我们对这组词中来源相对确定,争议比较小的几个词的词源问
题,进行一下介绍。
“俺”。这个词在汉语中出现大概是宋、金时期的事情。一般认为,这个词是“我”的历史音变的产物,这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争
议。近年来确实有学者认为这个音变的发生与外语的影响有关,但这些学者主张的这个影响源是在当时强烈影响着汉语的
蒙古语,而不是当时已经灭绝了一千年的羯族的语言。
“屯”。“屯”可能与“村”是同源的。“村”最初的字形就是“邨”,这体现了二者在古音上的密切联系。
“丫头”。关于这个词的来源的说法争议比较大。传统的说法是这是说古代幼女的发式是一个丫髻的样子,所以以“丫”代指女
孩子。现在影响比较大的说法是“丫”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而以生殖器指幼儿是许多民族的一个共有的语言现象。
“烧麦”。“烧麦”在中国的最早的记录是元代的,这个时候距离羯族消亡更为遥远。早期文献中“烧麦”大多数写作“烧卖”,其
确切来源尚难以确定,有可能只是说它是一种经过烧制的外卖食品。似乎没有证据显示烧麦这种食品或这个单词来自于海
外。
“别介”。将“这”或以“这”开头的一些词语读为“介”,这并不是一个北方方言区特有的音变现象。这个现象很多方言中都存在
着。事实上,一些方言学的音理研究认为它的最初来源有可能并不是北方方言。这里会涉及到汉语历史音变现象中的腭化
问题,很可能同时也与合音现象有关。总之,这个词是汉语自身音变的产物,与其它语言并无关系。
“甭”。一般认为,“甭”是“不用”的合音。这是高频口语词的两个音节连读合并的一个例子。
“胡同”。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争议,其中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它来自于蒙古语“gudum”(意为“水井”),此外也有
人认为它最早叫“火{山厨}”,源于南宋“火巷”(防火的小隔弄)。具体哪个说法是这个词的真正的词源,我们还并不清楚,但
是作为一个元代才出现的词汇,如果没有证据,一般不会考虑它和某个到当时已经销声匿迹了上千年的语言有什么联系。
“捻儿”。这个词来源于灯芯的制作方法。古代的灯芯确实是用手“捻”出来的。
“窟窿”。“窟”指洞是一个上古汉语中就存在的现象。《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
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戏”。“戏”指戏耍同样是上古汉语就有的现象。《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llanfairpwllgwyngyll
回答:
估计文章作者不知道有一个语言学概念叫做“假同源词”(false cognate)
我还买过一本论证汉语跟芬兰语同源的书呢,找出来上百个“同源词”,比这个系统得多:《汉语与北欧语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61749/
总之,理论基础错了,论据越多离真相越远。盖房子,地基打错了,盖得越高楼越容易塌掉。扩展阅读
什么是世界上最怪异的语言?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