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饮料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很多青少年尤其对它们钟爱有加。含糖饮料喝得太多会导致肥胖,而最近一项研究则公布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喝含糖汽水可直接导致白细胞的端粒缩短,促进细胞老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论文于10月16日发表于《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此后诸多媒体对该研究进行了报道,使很多人把汽水和身体衰老联系了起来。事实真有这么可怕吗?
研究是一个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1999年-2002年)数据的横断面研究,研究者选取了5309名健康的美国成年人作为样本(年龄分布于20到65岁之间,无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史),从DNA样本中分析得到白细胞端粒长度,采用24小时回忆法对调查人群的膳食进行评估,最后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明确其与含糖饮料、无糖汽水、果汁的消费的关系。
经过分析后,发现经常饮用含糖饮料中的一种——含糖汽水与端粒较短显著相关。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帽状结构,由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TTAGGG)与特异结合蛋白构成。
端粒的总长度约为5~15Kb,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可以防止染色体的断端出现融合,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或重组,从而使遗传信息保持正确和完整,正常人的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的长度就缩短一段,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就会失去保护染色体的功能,因而造成细胞遗传上的不稳定性,最终引起“复制性衰老”,因而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决定了细胞的寿命。
圣弗兰西斯科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健康和社区中心的研究人员,文章的第一作者辛蒂·W·梁(Cindy W. Leung)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经常饮用含糖汽水与端粒较短显著相关。这是我们发现的一种新的联系,即从含糖汽水的饮用,到缩短免疫细胞端粒的长度,再到代谢疾病的发生之间的联系。而免疫细胞端粒的缩短是对衰老进程来说是一种生物危险因素。
”作者同时也强调,经常饮用含糖汽水与端粒较短的这种相关需要进一步在更有说服力的队列研究中来证实,而且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解释汽水对细胞作用的通路以助于更好的理解两者的作用机制。
“但无论如何,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限制所有的含糖饮料的摄入可降低发生心肌代谢疾病的风险,降低发生慢性病的风险,从而改善身体健康。”辛蒂说。
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是否可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量与样本的代表性。
这项研究首次在一个较大的、代表性较好的人群中发现了含糖汽水的饮用与端粒长度的关联,因此,这个结果有较好的说服力。但是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让我们不能这么轻易地下结论。首先,这类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它很难推断事件的原因。含糖饮料摄入和端粒长度相关性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其次,白细胞端粒长度仅仅是从单个DNA样本中测量出来的,并不能提供端粒缩短率信息。受试者的饮料摄入量是通过24小时回忆估算出来的,也可能不足以反映平时摄入的常态。此外,研究中也可能存在种种混杂因素,比如端粒的长度可能受遗传和心理压力的影响,但是该研究并没有将这些因素纳入调查问卷。
2014年初,一项针对中国9省市2004到2009年间成人含糖饮料的消费现状的研究表明,这些年来居民含糖饮料的消费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比2004年消费率上升10%。随着含糖饮料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医学界对它的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关注。成人摄入含糖饮料可导致体重增加已经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结论,除此以外含糖饮料还可能导致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的升高。
还有报导称,摄入含糖饮料可能诱发炎症反应,从而增加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含糖饮料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还不确切。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可以降低饱腹感,导致过高的能量摄入,从而造成胰岛素抵抗、氧化性应激以及炎症反应,这些可能是它引起上述疾病的原因。而上述这些反应与端粒缩短也有关,因此有人认为端粒缩短可能可以解释含糖饮料导致疾病的原因。
尽管在中国目前未见含糖饮料与端粒长度关系的研究报导,辛蒂的研究结果也不能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在满足食欲的同时也确实需要关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