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科学分析还是故弄玄虚?

作者: 王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10-21

本文通过一个解梦的实例,探讨了解梦现象背后的科学依据和人们对此的迷恋原因。专家指出,焦虑和压力是噩梦的主要原因,而科学研究对梦的复杂性提出了挑战。文章最后强调,解梦并无科学依据,建议人们通过科学资料了解梦的生理机制。

清晨醒来后,吴晓红(化名)就开始琢磨这梦中场景的寓意。她弄不明白,心里直嘀咕。于是立刻打开电脑,习惯性地查询《周公解梦》。这几乎是她早起后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每当《周公解梦》解析其梦中情景暗示“吉利”,她会兴高采烈愉快地工作;当解析出现“不利”时,她会郁闷数日。她的情绪,就这样被梦所左右。

事实上,我们身边并不缺乏有和吴晓红同样行为的人。人们为什么这么“迷恋”解梦?北京军颐中医院首席专家王玉堂认为,焦虑和压力,往往是噩梦出现的重要原因。国际梦研究协会(IASD)统计发现,一个大手术或疾病,或失去爱人,或目睹暴力等侵害行为,均可引发人做噩梦。重大创伤是造成周期性噩梦的原因,但并非所有噩梦的触发原因都是精神创伤引起的。

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沈政认为,人类的睡眠大约可有4到6个周期。一般情况下,上半夜睡眠的梦境,常与当天或近期发生的事情即与近期记忆相关;下半夜的睡眠,常与较远的记忆发生关联。而黎明前,即将起床时,梦的内容不着边际,多稀奇古怪,以自己想不到的某些知觉成分偏多,而这部分梦,人们往往记忆相对清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逸峰告诉记者,梦十分复杂,科学实验难以重复验证,给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由此,给一些无科学依据的解梦说提供了生存空间,迷惑了不少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判断目前尚无充分科学依据。《周公解梦》之类,无科学道理,医务人员绝对不会以此进行任何诊疗。如果被梦境搅乱产生了不安情绪,不妨咨询问诊医生,或者查阅一些对梦进行研究的科学资料。当了解了梦产生的生理机制后,就会慢慢安静下来,不会纠结于梦的暗示或寓意了。

UUID: 10ac0e6f-a6aa-43b5-a010-e74e6af213e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10-21_【真相】解梦:科学分析还是故弄玄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