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座无虚席,连过道也站满了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教授在此作学术报告并与听众互动交流,他诸多坦诚直白的回答引来一次次热烈掌声。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参加学术报告会并致欢迎词。
在欢迎词中,白春礼高度评价了丁肇中的科研贡献,结合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强调了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国际交流合作、科研与教育融合及人才培养对于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将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科研院所科研制度建设,争取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
在报告中,丁肇中回顾了J粒子的发现历程,还介绍了由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国际空间站实验,该实验为探测和寻找暗物质、揭示和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提供了更精确的实验数据。“从1974年至今,我最重要的体会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报告结束时,这位正领导着数百名不同国籍科学家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此表示。
在随后与科研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互动交流中,丁肇中一再强调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重要性。他直言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甚至常常是最后一名,但母亲从来没有因此责备过自己。“我绝对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识到自己能力很有限,所以就集中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在麻省理工学院1000多名教授中,丁肇中是唯一一个不教书的,他对此的解释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而在回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加入阿尔法磁谱仪研究团队”这一问题时,他表示除了脑子要“比较清楚”外,“一定要认为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报告会上还举办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聘请仪式,白春礼向丁肇中颁发了名誉教授证书。今年正值J粒子发现40周年,丁肇中此次是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之邀来中科院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所领导的实验组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并将其命名为J粒子。J粒子的发现表明了第四种物质基本组元——粲夸克的存在,开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领域。这个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十一月革命”,丁肇中也因此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主持了此次报告会。
出席报告会的还有国家外专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负责人、院士、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部分高校师生代表共计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