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蜗牛命名“多元成家”倡导同性婚姻权利

作者: 黄致维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4-10-15

研究者在台湾发现了一种当地特有的蜗牛新种——彩虹大脐蜗牛,并将其命名为“多元成家”,以倡导同性婚姻权利。

近日,研究者在台湾发现了一种当地特有的蜗牛新种——彩虹大脐蜗牛(Aegista diversifamilia)。这种蜗牛一直以来都被误认为是在台湾地区广泛分布的台湾大脐蜗牛(A. subchinensis)。研究论文于10月13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动物之谜》(ZooKeys)上。果壳网就此对论文第一作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的黄致维进行了采访。

台湾大脐蜗牛于1884年首次发现,是一种在台湾广泛分布的蜗牛。2003年,论文共同作者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李彦铮注意到,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在中央山脉东西两侧生活的台湾大脐蜗牛的形态存在差异。李彦铮提出,当时鉴定出的台湾大脐蜗牛中可能存在隐存种(cryptic species)。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黄致维、李彦铮以及来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和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一起,利用三个分子标签,并结合形态学分析,分析了这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蜗牛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研究者对蜗牛的每个基因的系统发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山脉西部的台湾大脐蜗牛相比,山脉东部的台湾大脐蜗牛和蠕虫大脐蜗牛(A. vermis)的关系较近,后者是一种生活在石垣岛的相似物种。

后来他们确认,这种之前被认为是来自台湾东部的台湾大脐蜗牛实际上是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彩虹大脐蜗牛(Aegista diversifamilia)。

黄致维向果壳网介绍道,彩虹大脐蜗牛是台湾特有种,目前已知分布于台湾东部的兰阳溪以南和花莲区域。这种蜗牛栖息在低海拔的阔叶林中,通常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这一类的蜗牛很敏感,受到惊扰的时候,会快速的将肉体缩进壳内,要等很久才会再出来。它们一次可以产下20-30粒卵,孵化时间约一个月以上。这一蜗牛新种与台湾大脐蜗牛相比,壳的尺寸更大,外形更扁平。

除了中央山脉,这两种蜗牛面临的地理隔离还有兰阳溪,这也是第一次证明了兰阳溪对低海拔陆栖生物的地理隔离作用。那么兰阳溪对其他低海拔陆栖生物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以及今后是否还会有类似彩虹大脐蜗牛这样的新种被发现呢?对此黄致维认为,河流等地形对于动物的长时间阻隔,而使之形成遗传分化的例子相当普遍,尤其是在扩散能力比较不好的生物中(例如蜗牛)。

他指出:“我认为台湾也有很多其他低海拔陆栖生物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只是缺乏人去研究,尤其是无脊椎动物,因为这类的基础研究需要有分类学、遗传学、演化学等知识,还要有野外采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研究经费的支持。对于地理阻隔效应的研究,以往大多集中在扩散能力比较好的脊椎动物,但依然发现有相当多物种都出现了被高山山脉或丘陵阻隔,产生遗传分化的现象。这显示出台湾的复杂地形是促成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这次鉴定出的新种蜗牛另一个十分亮眼的地方就是它独特的种名——diversifamilia,这个种名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黄致维表示:“我们将新种取名为diversifamilia,意思是多元化(diversity)的家庭(family)。台湾在2013年时曾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等三个修正法案,简称即为‘多元成家’。

同时,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争取或是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其次,作者们与相当多的学术领域的工作者都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另外有肺类蜗牛(Pulmonata)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我认为他们也象征了多元的性倾向,以此为名最适合不过了;最后,我们将蜗牛的中文名取名为彩虹大脐蜗牛,是因为彩虹正是LGBT群体的象征,以此为中文名,简短又能代表种名的意义。”

UUID: f9c77175-2034-4840-bf62-b360a1016b0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4/2014-10-15_台湾新蜗牛命名“多元成家”倡导同性婚姻权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