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蛇类“房术”与“武术”演化

作者: 菲尔·森特(Phil Senter)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4-10-13

美国费耶特威尔州立大学的菲尔·森特及其团队研究蛇类行为,探讨雄性蛇类之间的搏斗和求偶行为,并结合演化树分析这些行为的演化顺序。研究发现,蛇类的搏斗和求偶行为在不同科属中有所不同,且这些行为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复杂化。

动物行为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却又乐此不疲的话题——语言的障碍让我们终究难以弄清动物的行动意图,但揣测行为本质的过程却相当吸引。来自美国费耶特威尔州立大学的菲尔·森特(Phil Senter)及其团队致力于研究蛇类的行为。在近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中,他们探讨了雄性蛇类之间互相示威搏斗以及向雌蛇求偶过程中的行为,并结合演化树对这些行为的演化顺序进行分析。

为了研究蛇类的“武术”和“房中术”,森特将33种已被发表的蛇类行为特征(如摇尾、抬头等)的案例分别注释到由70多个蛇类物种构成的演化树中,这些物种归于蚺科(Boidae)和游蛇超科(Colubroidae)。这一浩大的工程正是论文最终结果的基础。森特对果壳网说:“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浩如烟海的数据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而完成这项工作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一一完成。”

森特和同事发现,这70多种雄蛇间的搏斗动作,早在晚白垩纪早期就已出现,那时蛇类搏斗最初的招牌动作,是一招秒杀全宇宙的“抬头45度仰望星空”,附带身体的下压,散放出浓烈的王霸之气。蚺科的蟒蛇们随后开发了运用骨盆突刺(Pelvic spur)进行攻击的“蛇肠剑法”,创始时期大约在古新世;而游蛇科的王蛇们则逐渐把起初的动作更换为卷曲身体或是弯成桥型,这种类似“波浪舞”的动作大约在第三纪中新世出现。

在求偶技能方面,蟒蛇类也更多地选用突刺进行摩擦,看来这种“霸道总裁”式的挑逗在雌性蟒蛇中受众颇多;而游蛇超科的蛇却则更多地采用身体接触,如下颌的摩擦、身体的扒绕和震颤等,依靠绵绵不绝的爱抚征服雌蛇。但研究者发现,真实情况下,蛇类的这些行为会更加复杂,一些行为既是“武术”,亦是“房术”。

“在动物界,侵略行为偶尔也会是求偶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雄性哺乳动物在交配时有时会咬住雌性的脖子。”森特向果壳网解释说:“在蛇类中可能也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尽管森特目前还没有把蛇类行为的演化过程填充完全,但是这项研究无疑是这一领域重要的进展,也为后续的研究打开了思路。在谈到未来的计划时,森特也表示“将继续结合演化树,研究蛇类的其他行为”。

UUID: 64ca887e-8797-44f8-b5ff-07401891f4a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4/2014-10-13_相爱相杀:蛇类“房术”与“武术”演化史.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