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治理,超出科学之外的问题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4-10-10

本文详细探讨了PM2.5污染对健康的严重影响,以及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和健康危害研究方面的现状和挑战。文章指出,尽管PM2.5的危害已被科学证实,但中国在相关研究和数据获取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导致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和污染治理进展缓慢。

2013年1月,上海儿童医院里聚集着大量呼吸道疾病患者。上海和北京等地均有学者研究显示,在连续遭遇严重的灰霾天气时,当地医院里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人数呈现增加趋势。

是的,PM2.5能致命。在2013年对灰霾天的一片漫天讨伐声中,有网友在科技社区“果壳问答”发问:“这两天北京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很多人怀疑自己头痛与空气污染有关。究竟是否真有关联呢?

”数日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在底下的作答给出了依据,“国外确实有文献提示大气污染与头痛有关联。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出现假阳性(医学术语,意为结果出错)的可能,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从生物学机制上看,空气污染确实有可能通过血管和神经通路,诱发头痛。”

据阚海东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是确定化学物质是否致癌的最权威机构。IARC就在今年10月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空气污染颗粒进入人体范围。研究表明,PM2.5可能引发整个人体范围内的疾病。这是检测、评价和控制PM2.5的重要原因。然而,PM2.5的毒理学机理迄今尚未完全确立——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细小颗粒物中究竟是何种成分、特性或何种病理生理学机制造成怎样的健康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威胁,以不同程度在全球各国普遍存在。现阶段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尤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甚。2013年3月底,《全球疾病负担评估2010》环境空气污染专家组联合主席亚伦·科恩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一个研讨会。在会上他披露,根据他们此次研究,2010年空气污染造成中国120万人过早死亡以及超过2500万健康生命年的损失。

要准确考量中国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需要极为精确的数据。但在中国本土的流行病学等学科研究者看来,一方面中国极其缺乏长期监测和跟踪大样本人群的本土研究;另一方面研究者虽然具备评价和分析健康损失的数理工具,却很难拿到医院或官方的公共卫生数据。

对PM2.5造成的健康损失评估已经破冰。在2012年年底,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中国首份公开发表的空气污染致人死亡报告。北大研究团队选取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个典型城市,首次对PM2.5对中国城市居民造成的公众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

报告显示,空气质量的改善将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如若PM2.5浓度显著降低,将有效改善公众健康并挽回经济损失。

假使在2012年,PM2.5能够达到年均35微克/立方米或年均15微克/立方米(即中国将于2014年开始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国家二级和一级标准),四地的“过早死亡”人数将分别减少近3000例和6000多例。如果当年空气污染降至PM2.5含量年均10微克/立方米,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准则值时,四地“早死”人数则可减少81%。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陆官方就曾估算过空气污染对中国造成的损失,只是未向公众披露。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曾和世界银行开展环境污染研究项目,内有涉及中国空气污染给公众造成的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定量研究,是以PM10作为指标衡量。

学界也并未彻底放弃努力,这期间评价中国空气污染健康、经济损失的研究仍零星可见。2010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等人在学术期刊《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我国113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经济学评价》一文。通过搜集2006年中国113个主要城市的PM10年均浓度和城市居民的健康资料,研究粗略估算了大气PM10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

不同类型的空气净化装置比较。点击看大图。那么,危害评估如何对接空气质量标准?虽然1991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已提及,“大气污染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当时的中国对PM2.5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并不知情。

在中国学校空气污染与儿童伤害水平上的研究,只是美国学者和环保部门1990年代庞大的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的一部分。以这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为依据,美国环保部门迅速制定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基于PM2.5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脏深处,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美国对该指标设立了严格限制。

中国的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研究则要远落后于美国。前述的所有中国PM2.5或PM10健康危害研究都采用时间序列方法,而前述80-90年代美国肿瘤协会和哈佛大学六城市的PM2.5致死率研究,耗时十几年,针对上万乃至数十万人群,是学术界认为更权威的长期队列研究。

2012年中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是在这种缺乏本土长期空气污染危害研究的情况下落地的。此前针对PM2.5未被纳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保部门解释称,“监测相对容易做到,但根据我国PM2.5的构成和易感人群特点来确定符合我国的PM2.5浓度限值,却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研究和空气质量标准制定遭遇的困难已在科学之外。2013年1月1日起,由中央和地方共投入约9.5亿元打造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正式运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共74个城市开始直播PM2.5监测数据。在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研究滞后的状态下,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与空气质量改善已经箭在弦上。

UUID: 1bf948c2-80e0-4d47-9f74-202c45322ca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4/2014-10-10_PM2.5治理,超出科学之外的问题.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