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给研究生上《动物生态学》第一讲绪论部分。由于之前的南非之行,课程已推延一周,但又恰逢全国生态学学术年会的报到日,再不能推延了。尽管有国科大老师说可以调课,但我还是认为延迟会议报到来正常上课比较好。由于我身体抱恙,情绪不高,激情不足,还有点体虚,很多话说出来连自己都听不清,所以不知道学生到底听清楚了多少。
生态学的绪论课,必是讲发展史、学科意义、应用价值、学科思想、研究方法、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启发等等,自然会穿插一些实例、一些故事、一些经历、一些理解、一些个人理念。
课堂上,我放了几张幻灯片。第一张是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学生睡觉的照片。未作任何评说,但同学们都笑出了声,这就说明一些问题。我调侃说,能在人民大会堂睡觉的机会不多,也是一种经历。
第二张图片,是我去年在伦敦参加国际生态学大会时拍的理论生态学家Robert May在专题作学术报告的场景。那是国际生态学界对学术大腕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仰,自然没有睡觉的。去听Robert May的学术报告的,一定也知道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了解他对生态学的贡献,大都是怀着敬仰的心情去的。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能现场感受他的智慧和思想,的确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所以,过后我又提到人民大会堂里个别研究生们的表现时说,估计很多学生不了解吴良镛院士,也不知道他在学术界是什么地位,对国家作过哪些贡献。对一个人不了解,很难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只有发自内心,那才是由衷的,才是真诚的。我们不需要虚伪,不需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又介绍中国几位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如马世骏、夏武平、孙儒泳等先生的时候,特意讲述了他们对中国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发展的贡献。
学科发展、文化传承,有些是需要记忆的。我们似乎很健忘,会忘记不该忘记的事情,忘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时代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那么,研究生在人民大会堂听老院士作报告时睡觉是应该的?是可以理解的?是不可以指责的?是可以宽容的?我想,学生们心里一定会有答案。人民大会堂自然不是睡觉的地方,听报告也不是睡觉的时机。92岁高龄的老院士站着作35分钟报告,本身就让人感动,更应给予尊重。
吴良镛院士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成就,也是值得敬佩的。何况吴良镛院士的报告内容并没有空话、假话、大话和说教,完全是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能现场听他讲述自己的学术历程和心理历程,的确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年轻人不会再有,他们的感悟,年轻人也不会再有。所以,没有理由不认真去听,随着老先生的讲述,能够穿越一次历史,是不是很幸运?当然,年轻人有睡觉的自由,有退场的自由,有对组织者抵触的自由。
记得美国有位很有声望的科学家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战争,经历过饥饿,经历过很多极其艰苦的条件和磨炼,这些经历,年轻人不会再遇到、再经历,也不会有应付的经验。我们有责任说出来,有责任告诉他们,这些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益。
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喜欢标榜自由。自由是有代价的,没有廉价的自由。社会是需要规矩的,人类的行为需要各种约束。社会中的人,规矩意识差,甚至没有规矩意识,自由散漫,受到惩罚是迟早的事情。自己种下的苦果,什么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说到新时代的年轻人没有规矩、缺少规矩,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是家长的责任、老师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所以在类似听报告睡觉这类问题上,确实不应该责备他们,是我们应该自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