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学拳法可能有点天马行空。但研究人员指出,在睡着时将单词归类,人类还是能做到的。在周星驰的经典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苏灿梦中学艺,领悟了丐帮绝学“睡梦罗汉拳”。这样的情节或许并非只是异想天开,在睡眠中进行习也许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步发现,睡眠并不只是“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这么简单,我们的大脑在睡觉时依然能接收到外界的信息。
在最新一期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的席德·奎德(Sid Kouider)团队指出:人在睡眠中对语音依然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睡眠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理活动。和大家所想象的不同,在睡觉时大脑并不是完全‘关闭’的,很多的区域依然保持活跃。”奎德向果壳网介绍道,“我们想要检验大脑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是否仍然能指导人们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做出反应。”
但是,我们又怎么才能从睡着的人身上获取答案呢?针对这一难点,奎德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利用大脑的偏侧性进行检测——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其中左脑更多地控制身体右侧的活动,右脑反之。在受试者处于清醒状态时,奎德向他们朗读一些英文单词,并要求受试者通过左右手的按钮把这些单词划分为“动物”或者“静物”。
此时,奎德记录了受试者的脑电波信号,受试者手臂的动作被他利用大脑的偏侧性忠实地记录下来。在诱导受试者进入睡眠后,奎德更换了一组新词再次进行了语音测试。脑电波信号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依然能够对这些词进行准确的划分。选用新词意味着大脑不是凭借单纯的“记忆”来完成这一过程,而是进行了“分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清醒状态下,受试者的脑电波信号约在1276ms后达到一个应答的峰值,随后迅速回复常态;而在睡眠状态下,应答时间则延后到3508-8000ms之间,脑电波信号的持续时间也更漫长。这意味着在睡眠状态下,我们的反应速度相对变慢,处理刺激所消耗的时间也变长了不少。
在重复实验中,奎德和同事选用了一组“真单词”(例如“cat”)和一组“假单词”(例如“flipu”)让受试者进行分类,依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结合之前的实验,他们推测:在睡眠时,针对“语言”这一特定任务,人类能够维持相应的预留应答,只是应答速度有所下降。奎德进一步设计了一个调查,在唤醒受试者后询问他们是否听过某些单词,用以判别他们在睡眠中接受测试时是否处于无意识状态。
结果显示,受试者对清醒时测试的大部分单词留有印象,而对睡眠中测试过的单词并无印象。这就意味着,受试者们当时确实处于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但是却仍然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目前,奎德的实验都是在睡眠的NREM-2(Non-Rapid Eye Movement-2)期进行——这是一个相对浅的睡眠阶段。
奎德认为,在睡眠更早期的NREM-1阶段,受试者依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意识,或许会使本实验的结论不够具有信服力。除了对NREM-2期进行测试之外,他下一步也计划对深度睡眠REM期(Rapid Eye Movement,快速眼动睡眠,大部分梦发生的阶段)的受试者进行类似的实验。“我们正在验证处于其他的睡眠阶段人们是否也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个人对REM阶段下的结果很感兴趣。”
奎德表示,“我们在睡眠中不但能巩固记忆,提取外界信息,甚至还可能完成学习。但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不会有副作用——也许你在睡梦中持续完成任务,会使你醒来后难以集中精神。但这些问题目前仍尚无定论,我们还在进一步收集数据的过程当中。”
无论如何,奎德和同事的研究又使我们在理解自身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在睡眠过程中,一部分脑区‘睡着’了,但是另一部分脑区仍然保持活跃。如果我们发掘这些脑区的功能,也许可以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或许在未来,我们也可以“黄粱梦醒,神功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