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夏季达沃斯:“新常态”下如何创新?

作者: 原诗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09-16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围绕“新常态”下的创新展开讨论,强调了创新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创新挑战。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凸显。近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也将主题再次聚焦在创新之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指出,本届论坛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李克强同时强调,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

那么,“新常态”下应如何推进和鼓励创新,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从2008年到2011年的聚焦“增长”,到2012年至今的聚焦“创新”,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变迁的背后,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创新价值的日益凸显。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的进程艰难曲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既是当前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

要推进创新,制度的保障不可或缺。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各部门已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又在全国推行了商事制度等改革,企业准入门槛降低,极大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

据了解,今年1~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8月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出现了所谓井喷式的增长,带动了千万人以上的就业。

根据记者从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了解到的信息,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还将有更多的举措,包括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发展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创新保险等新兴业态来支持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序地推进金融改革等等。

黄兴国在演讲中,也将制度作为推动创新、创造价值的四股力量之一。在他看来,应构建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标准,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造活力,从而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除了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其作用亦不容忽视。

出席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国企业代表,均强调了企业在适应环境方面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花最大的精力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动向和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为了迎接这种新的挑战和转变,准备好资本、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说。

东软集团的发展也践行了这一理念。历史上东软集团进行了三次业务转型,分别抓住了信息化、数字医疗设备和软件外包市场快速崛起的机会,因此成为上述三个领域的领军企业。

如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推动东软进行新的转型和创新。

“东软正试图用原来的积累和资源,来构造一个真实、安全、大数据,能够支持医生协同工作的新环境。”刘积仁说。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则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宝贵的是他的想象力。

“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是创新,而创新则需要企业家有丰富的想象力。”在马蔚华看来,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生存的压力。事实上,当初招商银行正是由于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才苦练服务的内功,最终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成为业界典范。

马蔚华指出,想象力的另一个来源,是企业对市场的认知和对需求的了解。而需求往往根据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是因为满足了以往被银行所忽略的群体的需求,即发展普惠金融。而这是以往银行不想做,也做不好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并未满足于此,而是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从支付、信贷,又发展到了理财。

“因此,对于传统的银行而言,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拥抱互联网时代,并转换自己的行为方式。”马蔚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解读“新常态”概念时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其次是经济结构是优化的,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化比重逐步提高。第三是经济质量是较高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是经济制度环境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上述背景下,企业的创新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马蔚华看来,最大的挑战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能否跟上不断变化的形势。

“每个企业家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趋势,不能了解现实社会对企业的需求,就会被这个时代淘汰。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转变。”

刘积仁则认为,企业往往没有办法选择环境,所以应该把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常态。

刘积仁指出,一个企业在创业时往往就没有很好的环境,成长的过程中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如果把一个企业的生命寄托于环境,寄托于外界的机遇,那这个企业是永远没有希望的。

“一个企业家应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战略。如果不这样认识你的企业,就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力。”刘积仁说。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则指出,当前企业在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挑战。一方面,随着简政放权和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将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对市场有更加深入的利用和把握,将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中国的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内,拥有巨大的机会融入国际市场。

“如何能够真正走向世界,是中国的企业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俊:从中国的前景来看,增长还是非常强健的,投资也是比较大的。另外还有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因而在投资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些下行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销售比较疲软,这意味着房地产的投资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但是我认为,中国还是有能力保证今后经济的稳定发展。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尽管GDP的增长在过去几年有所放缓,但我们的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此前针对城市的失业率调查显示,我们的失业率正在下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进一步向下分解,向其他新兴的市场环节、方向或领域转移。我们的增长需要通过创新的发展和提升增长效率,这都要求我们不断地努力来促进国家的创新。

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升级是一个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在过去的发展中,用廉价的成本生产产品,去竞争全球的市场。

但一个发展中国家到一定时候是需要转型升级的。转型升级意味着我们行业的转型、环保方面的提升、成本的提升、挖潜和创新以及稳定我们的产品质量。

如何让我们的产品真正走向国际,达到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标准,这也是我们企业追求的目标。

另外,现在德国提出了工业4.0,而我们国家的工业,可能某种程度上距离工业3.0仍有距离。我认为,除了环保,我们还应该考虑的,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工业的升级?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才能真正和国际化接轨,真正在国际上长久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张晓强:关于中国前景的展望,我认为首先发展速度不会很高,我们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大概是7%左右。我们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效率方面。

其次,我们将更加努力地进行发展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产业能够实现升级。过去我们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但是在未来,我们将更多依赖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的需求。

第三,是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重要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化改革,而且开放国门。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全面改革的一揽子计划,改革的重点是要让市场力量成为能源和其他资源分配的力量,建立起一个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政府。

UUID: f05f7dee-c52d-4816-9986-80b6e042da4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09-16_2014夏季达沃斯 :“新常态”下如何创新?.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