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豆芽”能好怎?

作者: @瘦驼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4-08-21

海豆芽(Lingula sp.)是一种腕足动物,而非贝类,具有独特的壳结构和生活方式。它们在寒武纪就已存在,被认为是活化石。海豆芽通过肉茎在泥质海底钻穴生活,并利用肉茎的粘液和收缩机制保护自己。

这是大名鼎鼎的海豆芽(Lingula sp.),虽然长得很像,但它并不是贝类。甚至它都不是软体动物门的,海豆芽属于腕足动物门,有时候也叫舌形贝。同样是两片壳,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里的双壳纲有很大区别。双壳纲动物的壳类似于普通书的封面,是左右开的。而腕足动物则更像是翻盖手机,是前后开。你可能要问,撬开壳看它们都是一团肉,哪来的前后左右?

如果对这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翻《发育生物学》的教科书,看看体轴发育那一章。总之,它很独特就是了。独特的另一层意思是罕见。现在腕足动物是有点儿破落了,当年人家可是阔过的。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腕足动物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之后的奥陶纪它特别繁盛,在很多奥陶纪的地层里都有大片大片的腕足动物化石(我就挖过一块)。

人们发现与四、五亿年前的化石比较,现在的腕足动物几乎没什么变化,所以,自打达尔文那时候开始,人们就把它们叫成活化石了。不过,最近十来年,也有一些腕足动物专家认为虽然看起来很像,现生的腕足动物跟化石种的内部构造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不能称作是“活化石”。今天以海豆芽为代表的腕足动物都生活在温暖的潮间带区域,喜欢泥质的海底。下图是腕足动物中最常见的舌形贝属的全球分布。

海豆芽最显眼的是那一根无法缩回壳里的“肉茎”,嗯,科学家们就这么叫那根东西。早期学者认为舌形贝是通过肉茎钻穴, 然后在沉积物中进行穴居生活的。但 1975年 Thayer & Steele-Petrovic对现代舌形贝 Glottidia的掘穴过程进行了埋藏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 Glottidia在掘穴开始时,首先通过体腔液的流体动力机制使其肉茎变硬, 然后弯曲成弓形, 从而使壳体后端抬起, 前端与沉积物倾斜或高角度紧密接触, 然后通过壳体进行钻穴活动。

上面这段话不是H文,而是引自张志飞、王妍和Christian C Emig所著《海豆芽——进化中的活化石》(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Vol. 31 No. 4):挖好了洞,海豆芽就会藏在泥里,靠三个小孔与外界海水交换,过滤其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肉茎的末端会分泌一些粘液粘住沙子,一旦遇到危险会收缩肉茎把身体藏进泥里。至于能好怎,第一张图就是答案。

UUID: 88bbceff-33f6-4dd6-a4cd-ed9a7fc2655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4/2014-08-21_“海豆芽”能好怎?.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