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金银花成了网上的热点。不过人们对金银花反而没什么兴趣,倒是“实名举报药监局局长”这个涉及到所谓“内幕、腐败、阴谋”等作料的爆料更合网络看客的胃口。
那么回到事情的本源,引发这一事件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究竟是什么?金银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而山银花却闻者不多。在中国植物志中,能够称为“金银花”的,仅有忍冬科忍冬属的忍冬(Lonicera japonica)一种。而忍冬的干燥花蕾,也是各版次药典均认为的“金银花”来源。
但目前问题出在“山银花”上。
中国植物志中,明确注明有“山银花”称呼的植物有三种,即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此外,在引起争议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山银花”除了上面三者外还包括了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在这四种“山银花”中,以灰毡毛忍冬种植面积最大。
从药方典籍来看,河南、山东一带所产的忍冬,一直被认为道地品“金银花”。然而,在中国植物志中又明确写明,菰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被长期以来作为“金银花”收购和入药。说明二者和忍冬混称为金银花已经有相当的历史,仅在当地因形态上有区分,因此也有“山银花”之名。
由此,由于植物学分类和传统应用间的差异,使得金银花和山银花之间,多出了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那么这4种忍冬到底差在何处呢?首先值得指出的是,忍冬和其他三种的确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花下有大型苞片,小枝有粗糙的直毛。这点可以将忍冬与其他三种忍冬区分。忍冬分布也较其他三种为广,因此种植量大。而其他三种忍冬则主要以西南、华南分布为多。
那么为什么西南各省要种植当地所产的灰毡毛忍冬和菰腺忍冬呢?除了在早期版本药典中都是归为“金银花”外,主要的一点就是,灰毡毛忍冬和菰腺忍冬的花序较忍冬密集,单位面积产量更高,价格比忍冬低,而种植户收益更大。
但是一些研究报道显示,忍冬和“山银花”所含成分在种类和量上存在差异,这成为了这次争论的有一个导火索。在05年之前的药典版本中,检测的活性物质是绿原酸,因而忍冬和山银花没有显著差异。而后来人们发现另一种成分,即木樨草苷在这几种忍冬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忍冬中木樨草苷含量普遍高于各种山银花,幅度约为2~5倍不等。
因此有新闻报道即热炒起“木樨草苷是金银花‘降火’的关键物质”,由此山银花市场受到一定挤压。并且05版药典将木犀草苷替代绿原酸成为检测标准物质,又将南方大量种植的、原本可以以“金银花”收购的灰毡毛忍冬等一下子被踢出了“金银花”之列,这无疑又给南方山银花市场带来沉重打击。
由此,南方种植户和政府自然对药典的修改产生了不满情绪。而这次“实名举报”又因为开始提到的吸引眼球的要素,成为了热点话题。实事求是的说,无论是绿原酸还是木犀草苷,其活性研究都还比较基础,药理作用众说纷纭。而中医的“上火”概念其实也是一个极为笼统的概念,涵盖了病毒感染、溃疡、炎症等多种病症,因此木犀草苷和这些病症之间是否具有疗效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木犀草苷是否能作为判断药材原植物质量的标准依然值得商榷,因为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本身就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即使是正品的忍冬,其木犀草苷含量就有一个从北向南的递减过程。或许,木犀草苷本身就是一个受到纬度影响的性状,或许“山银花”在北方种植,其木犀草苷含量就能提高。
科学研究讲求事实,然而,作为药典的修订,直接影响到了种植户和当地政府的利益。因此引起此次争端并不奇怪。
事实上,科研引起炒作,炒作带来利益,利益造成纷争,纷争混杂政治,是对这次争端的一句话概括。个人认为,这个事件究其原因就是,让植物药原植物进入国家药典,这种行为本身就为争端埋下了祸根。因为作为药物,必须满足有效成分明确、药理毒理特性明确、制备和检测方式明确等诸多要求。而药材原植物则经受太多变量,即使在满足其所规定的标准下,其他成分的含量和功效也是不明确的。
同时,原植物在分类学上的争议,以及传统用途和现代分类学之间的矛盾,也让药典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因此无论下一版药典如何修整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归属问题,只要收录原植物,那么这种争端还会继续存在下去。扩展阅读:你知道么,金银花对于猫咪来说,是有毒的。不光金银花,很多植物对于猫咪都是有毒的,例如……菊花!更糟糕的是,猫咪不知道什么花能吃,什么花不能吃。作为一个靠谱的猫奴,你得知道。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