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谈食品安全信息沟通的真空

作者: 朱汉斌, 张炜哲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08-07

陈君石院士在广东科协论坛上指出,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情况良好,但消费者感知与专家评估间存在信息真空,导致误解。他强调零风险不存在,食品安全保障在于控制风险。陈君石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和政府风险交流的薄弱是误解的主要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为什么消费者却感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大众的风险感知与专家的风险评估之间存在一个信息真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许多误区。近日,在广州举行的第61期广东科协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如是说。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然而,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容忽视。

陈君石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标准的清理整顿和制修订以及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在陈君石看来,零风险在食品安全上是不存在的,不仅仅是食品安全,坐飞机、坐车、走路都不存在零风险。零风险只有在真空当中才存在。因此,食品安全保障就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陈君石说,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特产”,全世界都有,但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如此严重的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

究其原因,陈君石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要求“零风险”,而初级农产品与食品生产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二是消费者笼统地将一般的假冒伪劣食品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画等号;三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高了;四是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原来没暴露的问题如今显现出来;五是政府风险交流力度弱,新闻报道鱼龙混杂,虚假和夸大的报道误导消费者。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缺口造成。陈君石说,风险交流是我国当前实施风险分析框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薄弱环节,大众的风险感知和专家的风险评估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的真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管是真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假的问题,不管问题大小,都需要遵循风险分析这个框架。

然而现实情况是,消费者的担心缺乏科学根据,而政府在风险交流中又往往缺位,权威专家也不愿意面对媒体,所有这些导致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正确的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其结果是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政府公信力受到影响,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要走出食品安全的认识误区,陈君石建议,采取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政策、策略和措施,食品安全的所有利益相关集团和个人都要共同努力,主动参与和推动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UUID: 97e03b44-a46d-43b6-b8c9-f9aba36d231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08-07_【声音】陈君石谈食品安全信息沟通的真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