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能源革命:内外交困的路径选择

作者: 陈欢欢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08-05

中国正在经历能源市场的重大转型,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以支持经济转型。中央政府已将能源改革提升至“革命”高度,旨在推动市场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改革步伐不减,专家建议通过市场化的改革解决能源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

我国历次经济发展都伴随能源高速增长,现在要用能源的中低速增长来支持经济转型,不管是哪条路径,都注定是一次“痛苦的转型”。今年上半年,中央的两次重要会议都对能源问题作出了重大战略研判,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正在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虽然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出现了放缓改革的呼声,但6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仍将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的改革提高到了“革命”的高度。

从“改革”到“变革”再到“革命”,这也是我国首次明确“能源革命”的提法。而国际上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关注也日益升温。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时获悉,虽然对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存在争议,但多位业内专家均认同,在内部需求和外部要求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在李克强总理近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知名企业家董明珠和刘永行都提出,企业不需要政府补贴,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样的发言也引起了能源界的共鸣。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告诉记者,哈密太阳能工业园被分配到60万千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平摊到21个业主头上,每个只有2万多千瓦。实际上,可再生能源补贴一直存在争议。在这种模式下,市场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补贴的多少,也缺乏鼓励技术进步的市场竞争。本来为了扶持市场的补贴反而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

在7月2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上,张国宝指出,这种补贴模式不仅不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使得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补贴难以为继,“原来一度电补贴8分钱,后来不够了,去年又加了7厘钱,再这样下去可能还不够。补贴还是需要的,但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探索新的价格和补贴模式”。而由于能源定价仍然偏重于政府定价,开放煤价而管住电价的不完全市场机制也直接导致了煤电矛盾难以化解。

张国宝指出,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要义在于还原能源商品属性。

煤电矛盾、气荒、弃风、弃光、能源价格之争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能源行业,采用行政办法处理被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这些问题背后都有体制原因,根本解决办法还是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所在。”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强调。归根结底,体制是改革最大的绊脚石。范必建议推行链式改革,即从顶层设计全产业链改革,提出克服条块分割的一揽子改革方案。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20年内,煤电仍是主力,我们应该研究清洁煤发电技术。”这也是中国科技界一种主流观点。据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介绍,在日前举行的世界石油大会上,一位土耳其教授在演讲中表示:由于中国不节制煤炭使用,煤炭的消费占比很有可能在明年超过石油,重登能源皇帝的宝座,而这并非人类之福。陈卫东建议将电力作为核心平台,重新考量顶层设计和能源改革。

而范必则认为,化石能源尤其是优质的油气能源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主体能源,我国应确立由煤炭时代走向油气时代的战略目标。

UUID: 5e2bb46c-b3c8-4e1d-a9d6-8274c985c1e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08-05_【聚焦】能源革命:内外交困的路径选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