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号火星车已在火星上行走了超过40千米,打破了地外世界的行走距离记录。7月28日,NASA宣布,“机遇”号在火星的行走距离已经超过了苏联“月球车2号”在月球上的行走距离。专家们一直不能确定苏联的月球车行走的确切距离,但对其轨道卫星图像新的计算结果表明,它的行走距离大约是39千米。“机遇”号2004年1月登陆火星,并行走至今。
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于7月22日正式决定加入耗资8.8亿美元的巨型麦哲伦望远镜(GMT)建设项目,该望远镜将建于卡内基科学研究所下属的、位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的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内。该望远镜口径为25米,是将于下一个十年(2020-2030年)内建造的三大巨型望远镜之一。FAPESP计划为该项目提供4000万美元资金,这将为圣保罗州的科研人员打开一条通往该项目的通道。
但该基金会希望与巴西科技部共同分担该资助款,以便在2021年GMT投入运营后,巴西全国的天文学家均有机会使用该望远镜。
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的埃博拉(Ebola)病毒爆发已经蔓延至尼日利亚,该国已报道了首个病例:一名从利比里亚乘飞机进入尼日利亚的旅客于7月25日死于拉各斯。世界卫生组织(WHO)称,目前已有672人死于这场病毒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及几内亚等西非国家。
总部位于伦敦的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目前正在请求欧洲药品管理局对其生产的疟疾疫苗进行审核。研发该疫苗的项目的宗旨,是开发出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主要用于欧洲以外地区的抗疟药物。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首款疟疾疫苗。根据7月29日的一篇论文报道,5到17个月大的婴儿注射该疫苗后,在往后的18个月内将有45%的机率避免感染疟疾。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7月24号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核电产业必须更积极主动地发现核电厂潜在威胁隐患,并对其采取相应措施。提交给美国国会的这份报告指出,美国要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2011年的事故中总结教训。核电产业应该对地震、海啸和太阳风暴这些可能切断电厂能源的因素进行更多的现代风险评估,这是福岛核事故的关键因素。
美国农业部7月23号宣布建立粮农研究基金会。农业领域的研究者很早便呼吁建立这样的基金会,以获得额外的研究经费。这个机构关注多个领域,包括动植物的健康及营养情况。美国国会将为这个非盈利基金会提供2亿美元,外界也会相应地提供一部分捐款。基金会将由由15名理事组成的董事会负责。
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7月23日发表报告指出,NASA没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原定于2017年12月进行的首次大型运载火箭飞行测试。NASA希望投入120亿美元开展这项试验,但该报告指出这至少需要多花4亿美元。NASA的工程师们正在密西西比的一个中心加紧测试火箭发动机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是在航天飞机计划的基础上修改得来的。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7月21日宣布,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将于两年后退出历史舞台。这个决定是遵从NASA 5月对天体物理研究任务优先级复审得到的结果。斯皮策望远镜的任务是在红外波段观察行星、恒星与星系。它于2003年发射,于2009年耗尽冷却剂,此后一直在“低烧”的状况下工作。由于它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尾随地球,它可以观测到其他望远镜无法观测的天体,包括一些尾随地球的小行星。
在夏威夷建设“30米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的计划已经通过了最后一个法律关卡,工程可以在莫纳克亚山上开始了。夏威夷国土资源委员会7月25日批准该项目在夏威夷大学租用场地,用以建设望远镜天文台。
为夏威夷原住民(他们视莫纳克亚山为圣山)维权的夏威夷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Hawaiian Affairs)曾在7月7日提出请愿书,反对这一建设,但他们后来撤回了这一请愿。
英国政府7月21号称,英国科学家将获权使用曾被医药公司放弃的实验性药物。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将资助这一“旧药新用”项目,允许科学家使用来自7家公司的未命名化合物,研究新的疾病疗法。“旧药新用”项目是对MRC先前资助的、为阿斯利康制药放弃的实验药物寻找“新用途”的项目的延续。
作为针对过去2个月内一系列生物安全事故的改革措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成立了一个外部实验室安全小组。这一小组将负责向该机构总负责人与其实验室安全主管提供关于实验室整改措施的意见。同时,该小组也将找出CDC在培训与监督上的缺失之处,并审核其生物安全协议。第一次小组会议将于8月初举行。
波兰正计划创建自己的国家太空局,尽管它一直是欧洲太空局(ESA)的成员国。7月25日,波兰议会决定创立波兰国家太空局(POLSA),届时POLSA将对本国的空间研究进行监管,并希望POLSA的创建可以为波兰科研人员参与ESA项目、创办与空间相关的公司和研究中心提供便利。
现在,《纽约时报》提到“气候变化”的次数要远远高于提到“全球变暖”的次数,这也反映出,人们在报道与气候有关的新闻时,已经把重点从“温度变化”转移到了“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这样的实际影响上。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政策专家小罗杰·皮耶克(Roger Pielke Jr)使用《纽约时报》的一种“历史记录”工具(Chronicle),发现了这一措辞上的变化。这种工具7月23日开始才向公众开放使用。
2009年,“气候变化”一词使用的高峰,正值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