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近日频频发生航空事故,让人们再次关注飞机的安全性。尽管现在人们对飞机安全有种种疑虑,但是,选择乘飞机的人并非少数,而且由于飞机的效率高,远距离运输更合算,很多人也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这里就有一个选择飞机机型和航空公司的问题。
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在2009年发布了一份全球主要机型致命飞行事故发生率排名报告。
在全球民航飞机中,事故率较高的都是一些服役时间较长的机型,其中包括俄制伊尔-76飞机、俄制图-154飞机、波音737-JT8D飞机、空客A310飞机和麦道DC-9飞机。而波音737-JT8D的致命事故间隔时间只有50.7万小时,被称为世界最危险的飞机。伊尔-76、图-154、空客A310和麦道DC-9的致命事故间隔时间都不超过110万小时。所以,出行应选择那些安全的机型。
飞机安全当然不只是机型的问题,还有飞机的维修、飞行员的技术和责任心、航空公司的管理等问题。以航空公司的管理而言,也有一个排名。
2011年,美国一家知名网站Askmen统计了自1985年以来事故发生最少的航空公司,做了如下排名:第1名:英国航空公司;第2名:加拿大航空公司;第3名:日本航空公司;第4名:澳洲航空公司;第5名:芬兰航空公司;第6名:爱尔兰航空公司;第7名:新西兰航空公司;第8名:阿根廷航空公司;第9名:葡萄牙航空公司;第10名:国泰航空公司。
不过,飞机失事还有一个规律,88%以上的空难事故中的人员是可以幸存的。这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在1980年的一个调查报告中的结论。问题是事故出现后,人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空难人员的生存率。在这方面,航空公司和机组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们负有引导和帮助乘客采取正确行为的责任。
另一方面,单纯地宣传飞机最安全似乎已不足以消除人们对飞机安全的怀疑,同时也可能减少了民航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所以,飞机安全从近日发生的多起航空事故后将会引起全球更多的关注,同时也会让民航系统采取更新和更安全的措施,以减少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