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是连接母亲和孩子的纽带,脐带的结扎离断,标志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自己的生命之旅。在以前医疗不发达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是在家出生,由于脐带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脐部感染发生率很高,甚至发生破伤风感染,让很多新生生命折戟在启航之初。现在随着医疗的进步,这样的悲剧已经越来越少,但脐部的护理仍然让一些家长感到头疼,那么,护理宝宝的肚脐究竟要注意什么的?
感染是新生儿脐部最常见的问题。脐带中有脐动脉和静脉,在宝宝出生、脐带结扎后,虽然血流中断了,但脐部血管的结构还可以存在10-20天,这些管道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细菌入侵感染可以造成轻微的脐炎,也可能导致脐部蜂窝织炎,腹膜炎、门静脉炎、甚至引发严重的败血症。为减少感染的风险,一方面要规范脐部结扎,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脐部护理。
在脐带残端脱落之前,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很重要。
清洁可以减少细菌的粘染,干燥一方面可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残端的脱落。保持清洁干燥的方法是让脐部尽量不要粘水,用擦浴来代替洗澡,尽量不要把尿片包到肚脐上来,以免伤口被尿液浸湿。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前提下,没有证据表明用消毒剂消毒脐部能够进一步预防感染,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在卫生条件有限的地区消毒剂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在细菌感染风险较高的地区可以使用消毒剂预防脐部感染。
脐部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红肿、渗液、触摸哭闹等,一旦发现孩子脐部有感染迹象,要及时找医生处理。
除了感染,脐部偶尔也有出血的情况,残端脱落前多半是因为衣物或尿布磨蹭刺激脐残端所致,有时是因为残端结扎得不够紧,也有少部分是因为孩子凝血功能异常或局部感染引起,也有些孩子在残端脱落时候会有点出血。少量出血一般以纱布压迫可以止住,如果出血不止就也要尽快找医生处理。
脐带结扎的残端大部分会在出生后1-2周内脱落,也有些更迟一点。如果到了2个月还没脱落,就要让医生检查一下,有些可能是因为结扎不够紧。残端脱落后,脐窝可能会留有个小创面,大部分10多天可以愈合,在完全愈合前可能会有少量液体分泌,可以用棉签蘸碘伏或酒精清洗一下。如果创面不愈合而是有些颗粒状的红色的肉芽,可以找医生处理。
如果孩子的脐窝持续出现分泌物,也需要找医生进行处理。
出现持续分泌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脓性分泌物可能是感染引起;如果有气体或粪水流出那可能是卵黄管残留所致的脐肠瘘;如果是清亮液体流出那可能是尿液,是脐尿管未闭合导致的。也有一些是因为脐窝里有小的脐茸(也叫脐息肉,见下图),因为其表面的黏膜有分泌功能,会持续产生液体。此外,套扎脐带所用的塑料环也可能引发异物反应产生分泌物。这些情况都需要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
脐疝:大多可自愈。脐带脱落不久,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一哭闹肚脐就突起来,圆圆的,一捏就瘪了,里面还咕咕响,看起来很吓人,这就是脐疝,它是腹腔内容物从脐部突出造成的。脐疝发病率很高,但好在危害小,极少会有卡住肠子,除了外观上有点难看,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而且脐疝自愈机会很大,到了1岁半左右大部分可以自愈,所以很少需要手术。即使进行手术,一般也会等到4岁以后再做。
虽然很少发生,但也要警惕脐疝嵌顿卡住肠子的情况。如果发现突起的包块变硬,孩子疼痛哭闹,就要及时就诊。
关于肚脐的那些误区。关于肚脐,民间还有些误区。有些老人听见孩子肚子咕咕响,认为是肚脐进了风,认为要用针扎孩子才能好,而事实上这是正常的肠鸣音,是肠子里气体和液体流动的声音。有些家长觉得肚脐是一个重要的部位,不能随便清洗。而事实上,肚脐是完整而安全的,也是现在做微创手术最常用的手术部位,可以安全的清洗,长时间不清洗反而让污垢残留,可能诱发脐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