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4年前,姬十三将自己想做的事情拆分成了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前者是完全公益性质的NGO组织,后者需要承载商业化路径。而从2013年起,果壳网又开始了二次分化——衍生出MOOC学院、知性、研究生等新产品。姬十三告诉PingWest:“我觉得服务会是果壳的核心,单纯的内容是没有太多商业价值的,但内容能定位我们的用户群,让我们围绕内容做更深度的东西,可以让每个用户的单价变得更高。
所以,果壳今年希望从一个泛科技社区,下沉到具体的行业,比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女性健康和两性科学。”在这些项目中,MOOC学院是最重要的一个产品,目前拥有50万的用户规模,绝大部分从果壳网转化而来。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那些出名的MOOC平台上,来自世界各个名校的讲师和教授们,在网络上开设课程,这些课程有固定的开课时间,有作业有考试,甚至有的考试通过后会授予证书。在果壳的MOOC学院中,就囊括了Coursera、edX、Udacity等平台的授课内容。
MOOC学院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分发平台,而是像豆瓣电影那样,可以积累用户对课程的评分、评价,还包括用户沉淀下来的笔记资源,围绕课程的讨论、晒证书等“基础设施”的搭建。姬十三打比方说:“如果MOOC比作一个大学,Coursera这样的内容平台可以看做教室,而我们要做的是宿舍、操场还有其他东西。一个大学里,学生的活跃时间,学生在教室外时间并不会比教室内要少。”
在姬十三看来,兴起的MOOC是一次新的“西学东渐”的进程,果壳在其中的角色是尽可能降低传播过程的障碍:首先,果壳要对接现有MOOC内容提供方。包括Coursera、edX、Udacity在内主要平台,MOOC学院的运营编辑会把新增的课程、课程说明、视频、教师等信息搬到平台上,并在首页做课程推荐;其次,果壳要帮助平台方在国内落地。
包括:和澳洲在线教育平台Openlearning的账号打通;与Coursera等平台开展字幕合作,优先拿到部分课程的字幕,交给果壳字幕小组进行翻译;托管一部分视频内容,加速视频在国内的播放速度等;总得来说,国外平台的交流环境是基于英语谈论的,而MOOC学院创造了一个中文的交流环境。除此以外,MOOC学院还希望在细致的服务上做更多的探索——使得课程变得系统。
比如,Coursera正在尝试的“微专业”,会把相关联的课程放在一起,如果学生同时完成了这些课程,就能拿到一个“微专业”的证书。很快,MOOC学院就能告诉用户这些课程的前置课程、进阶课程,在编辑和众包的推动下,给用户指定一个系统的学科学习路径。另一方面,团队希望知识点更为碎片化。
这会基于平台数据和课程字幕更细致的筛选,比如搜索“利润表”,能够搜索到《财务分析与决策》这门课中将这个知识的这一节内容,或者某一网友的课程笔记。果壳市场经理宗唯伊告诉PingWest:“现在很多课程之间没有关联,比如你真的要学好心理学,还需要学习统计学、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许多用户学一节课并不是为了拿证书,而只是为了学习或者回顾某一知识点。
”尽管目前的MOOC学院更像是一个Hub一样的机制,姬十三更大的野心是要将其串联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在PingWest的采访过程中,移动端的MOOC学院原型也开始浮出水面。姬十三说:“移动端的MOOC学院会另起炉灶,会是一个全新的想法,不只是MOOC网页版的映射。”在闪烁的对话间,PingWest了解到MOOC学院移动版可能方向有视频、学习进度管理、更结构化的知识点梳理以及社交等。
尽管MOOC这种在线学习还只是起步,但MOOC的内容提供平台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包括知名的综合院校、地缘性的大学和特色大学许多也参与进来。MOOC学院在做好C端服务的时候,也想把国内的内容提供商带动起来。
利用果壳之前建立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在高校内作MOOC课程的传播;国内的课程在选课、课程的质量、趣味性方面相对较弱,MOOC学院会组织人手给老师做课程制作的协助和指导;为国外的课程,对接上国内的助教(TA)服务。另外,还要推动MOOC在国内的认知。
果壳已经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展开合作,选择一些公益课程方向,比如《人口老龄化》、《青少年性教育》等,让学习者提交学习和推广的计划书,评委会将根据计划的可行性、最后的实施情况等,为学生颁发奖学金;与万科合作,在旗下社区做一些翻转课堂的实验。“总的来讲,MOOC一定是会加剧知识鸿沟,就像不同地缘用户看到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
但它对每个人来讲更公平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用MOOC学到名校的知识,但优秀的学生对优秀资源的利用也一定会更好。”姬十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