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又一桩众说纷纭的走红,新神曲又蓬勃出世了。2014年的夏天伊始,街头的主旋律一举被死死钉在了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上。新一代神曲保持了曲调顺口、余音绕梁、直捣黄龙、无限重复的优良传统,又在MV中简单粗暴的甩出了一连串乍看是无下限恶搞,其实是深内涵隐喻的桥段。着实让人听一遍喷饭,听十遍扼腕。如此惊喜交加,不红没有道理。除了耳虫作祟,那一整套销魂的舞步也是《小苹果》爆红的重要原因。
还不到半月,网上早已遍布各种舞步指导、街头快闪、大小模仿秀。据说整套舞步的设计是由“江南Style”鸟叔的御用编舞亲自操刀,怪不得觉得神似。韩国美女裴涩琪的这段伊甸园蛇舞是全曲最被集中模仿的舞步,动作舒展而简洁,妖娆而清新。这舞步好不好看另说,但是上至袖章大妈,下至鼻涕儿童都能轻松学来,无障碍体验神曲的魅力。无独有偶,当年另一支神曲《江南style》爆红一周后,美国全境也是人为舞狂。
各大早间新闻在神曲驾临之后麻利的把鸟叔请到现场,热情向美国观众展示怎么瞎整他这个极富识别度的舞步。一时间骑马舞成了社交标准动作,无论是大街上还是酒吧里,谁想潮一下都可以来上一段。鸟叔这套舞步不但识别度极高,更重要的是此舞同样人人都能轻松上腿。几个分解动作就把舞步的精髓展露无疑,洗练度足见一斑。去夜店扭腰是美国年轻人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所以彰显个性而又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显然非常讨喜,火得在理。
话说回来,既然简单易学能成为流行因素之一,那就说明很多动作并不是看一看,试一试就能学会的。不信各位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看得真真切切的动作,自己做一下就完全走了样,而且有时还浑然不知?走样的话没什么大不了,顶多是贻笑大方丢点脸面;但若是失态了还不自知就麻烦了,怯生生唐突佳人,凄惨惨良缘殆尽。学好姿势,要靠“第七感”。学动作是否走样和什么有关?这要从某经典电影镜头说起。
当年Rose奶奶跟着Jack爷爷坐泰坦尼克大船的时候,曾经摆出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姿势:注意Rose奶奶的眼睛是闭着的。既然闭着眼,她就看不到自己的胳膊,而且她也没咋用上听、闻、尝、摸这几种感觉。她是怎样确定自己摆出的是迎风飞舞的十字架,而不是下面这样的姿势?难道是靠“第六感”?没错,对肢体姿势的感知就是靠着除了“眼耳鼻舌手”以外的另一种感觉——“本体感受(Proprioception)”。
其实说它是“第六感”不太合适,因为我们常用的神经感觉已经有六种了。不信数一下: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皮肤的触觉、外加耳蜗提供的位觉,这样说来本体感受起码应该算是“第七感”。本体感受,顾名思义,是探测我们人体自身状态的一种感觉。虽然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它比起神秘的“第六感”可要真实得多。
本体感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骨骼肌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感觉器官——肌梭(Muscle spindle),它是包裹在骨骼肌中的一种特殊的梭形肌肉纤维,外围缠绕着一定数量的神经脉冲发生器。肌梭能感应肌肉的拉伸形变,并将其转化成脉冲信号传入中枢神经。
除了肌梭,还有几种器官也可以传感肢体状态信息,譬如感知肌肉张力的高尔基肌腱器(Golgi Tendon Organ,GTO),或者监测关节是否拧巴到了极限的关节感受器(Joint Receptor)。这些感觉器官统称为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它们都是确凿长在我们身体中的真家伙。现代人想学一段舞蹈,可以先看视频,再对着镜子练,认真的还会用手机自拍然后观摩对比。
但即使没有这些手段,我们照样也能学跑学跳。在这里面,本体感受功不可没。学习动作的第一步是模仿,因此视觉自然也是精进技艺的重要因素。但仅就个体而言,人在进行游泳投石、骑马狩猎等动作时是没办法看到自己的整个身体的。所以,在进行那些复杂、高速、全身参与的运动技能时,本体感受几乎是唯一可用的反馈信息。本体感受最大的优势是信息来源广、数据量大。
人的全身有600多块骨骼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伴生有本体感受器,所以人全身上下就有几百个分布式信号采集点,它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底层信息以供上层的神经系统(大脑、小脑等)使用。除此之外,本体感受的信息传输速度还很高。比如打球的时候的胳膊被挡了一下,胳膊中的肌梭会立即产生一串神经脉冲、传至脊髓、再传回肌肉。如此形成的拉伸反射,最短的只需耗时约30毫秒(眨个眼都需要起码100毫秒)。
这两个优势让本体感受成为最广泛的,也是第一手的运动信息来源。然而,本体感受的精确度并不高,用工程上的话说就是“信噪比”较低。也就是说,本体感受系统不善于察觉细微的姿势变化。因此,在学动作时,如果只凭“感觉”就很容易走样。曾经有研究表明,如果给胳膊肌肉的肌腱部分施加一个震动,即使胳膊没动,人也会产生一种“胳膊移动了”的幻觉。幻觉中的胳膊角度和实际角度竟然能相差30度之多!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本体感受不但信噪比不高,而且是一个抗干扰能力不怎么强的传感模式。另外,本体感受的灵敏度也是变化不定的。有证据证明,在完成一个动作最开始的几十毫秒内,本体感受会被抑制,这一现象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定论。你我在学习动作的时候不得不大量使用本体感受,它虽然有种种优势,但天生不怎么精确,经常还被领导卡住不让发挥,所以如果我们初学动作时容易走样却还浑然不知,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体感受带来的神曲愉悦。从神经的角度来看,小苹果舞这样简单易学的“神曲舞蹈”也确实能给人带来愉悦,这种愉悦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它的效用往往让人悲喜交加又爱又恨。愉悦、上瘾、性快感、帕金森……这些都与多巴胺有密切的联系。
在运动功能方面,多巴胺的角色还是正面积极的,它承担着两项极其重要的职责:一是训诫,当一项动作被正确完成时,大脑深部会分泌多巴胺以示激励,并告诫运动神经系统在以后尽量采用类似的方式完成运动;二是奖励,每当我们做出一项动作,且完成得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时候,多分泌出的多巴胺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把多巴胺考虑进来,小苹果舞的走红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如果舞蹈动作比较简单,舞蹈动作之间的姿势对比也非常明显,那么一般人就算靠着不太精确的本体感受也能够把舞步做到大差不离。简而言之,如果动作越简明,模仿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分泌多巴胺获得快感的几率就越高。如果有个什么活动能让愉悦感轻易爆表,那还有什么理由不火呢?新神曲《小苹果》在神州大地的意外走红,不但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增添一曲猛料,更是引发了“真爱与长相无关”的正能量大讨论。
它与上一代海外神曲《江南Style》承前启后,一次又一次的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神曲”基本上是“神经”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