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理未能营造出宽松环境

作者: 甘晓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06-11

科研经费管理未能营造出宽松环境,导致科研项目负责人疲惫,科研经费违规使用和腐败问题日益严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限制劳务费比例,科研人员劳动投入得不到承认,科研经费滥用行为影响科学共同体声誉。

“现在,承担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看上去都很疲惫。”在6月9日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周卫健如是说。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让她看到,由于在科研经费分配管理上真正用于人的经费太少,导致项目负责人只能靠多申请项目维持正常的科研活动。与此同时,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科研腐败行为在日益滋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多年来,科技界内外一直在呼吁,科研经费应当用在“刀刃”上。

那么,“刀刃”究竟是什么?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的各种矛盾该如何解决?

在刚刚过去的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同样迫切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领域,我国的科研经费和其他科研资源分配仍以政府配置为主,导致诸多业内人士见怪不怪的“潜规则”出现。

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劳务费预算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15%以内,而且只能用作支付项目组临时人员的工资以及咨询专家的费用,正式的科研人员不允许从中支付应有的智力成果收入。正如周卫健所言,项目负责人为增加劳务费总量,不得不依靠多申请课题提高项目经费总量。“科研经费管理没能营造出宽松的环境,让大家潜心把一个课题做好。

”一些科研人员坦言,自己承担了课题,却不能给自己发劳务费,只能给学生发,他们感到有些荒唐。

全国人大去年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审计署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的审计或调查中,查处的关于课题单位和科研人员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扩大开支范围、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违反相关制度的事件时有发生。报告还指出:“课题结余资金和利息管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单位虚列支出。

有些项目负责人还存在套取、侵占科研经费等违法犯罪问题。”当前,少数科研人员滥用、不法利用科研经费的行为,已引发社会各界的诸多负面评价,影响了整个科学共同体的声誉。加大科研经费违法违规使用行为的惩罚力度,已在包括院士群体在内的中国科技界形成共识。

UUID: 43e54424-4d0b-409f-bd23-da4b4365428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06-11_“科研经费管理没能营造出宽松的环境”.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