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卡达拉齐,有一群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的年轻人,他们奋斗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以下简称ITER)的第一线上。ITER是目前中国以全权、平等伙伴身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国提供9%的资金,享受100%的知识产权。
这些在异乡的年轻人,面对抉择,他们为国增光,甘于四海为家;面对挑战,他们迎难而上,信奉合作共赢;面对未来,他们坚守岗位,努力传承梦想。
由于中国核聚变起步晚,在ITER中一度只有很少的中国人,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比例,这极有可能导致中国无法获得所需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等离子体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走进ITER计划各个部门的技术岗位,几乎涵盖了聚变工程技术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
等离子体所青年科研人员魏江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ITERCAD协同设计组,主要负责与7方成员国共同完成整个ITER设计的数据库管理、CAD设计基础建设等工作。庞大的设计数据每天在各个成员国之间进行传输,任务量大且复杂。
冉庆翔则在磁体馈线(FEEDER)组中从事设计工作。FEEDER作为等离子体所承担的一个大型ITER计划采购包,对ITER超导磁体的正常运行和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ITER项目外,等离子体所还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ASIPP-CEA联合实验室建成后,王松可和陈肇玺成为等离子体所派遣到超导托克马克装置(Tore-Supra)的首批青年科研人员。
此外,聚变堆遥操作机械臂的中法合作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机械臂将于6月运回合肥供EAST调试。负责机械臂集成和测试工作的史善爽深知责任之重,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这里,他们住在一个只有两万人的小镇上。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没有车便寸步难行;语言不通、文化各异,在超市里他们与当地人只能靠手势交流。而当他们下班时国内便是凌晨,仿佛与亲人、朋友生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中。
他们知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守,他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等离子体所长李建刚勉励青年人夯实专业根基,练就过硬本领,为ITER计划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力求在聚变领域取得更多佳绩、为人生历程创造更多辉煌,并嘱咐“一定要回国,给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