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点时间认真倾听一下患者的心声!这也许对医生来说并不困难,而在患者看来,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在与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刘建华(化名)之间交流的场景。其实,类似这样的交流,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在宁晓红看来,相比肿瘤患者的治疗,如何巧妙地告知患者“坏消息”更为棘手。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医生在向患者本人告知坏消息的时候,患者家属大都要求先将病情告知家属,而对患者要隐瞒肿瘤的事实。宁晓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告诉病人坏消息是一门艺术,是医生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刘建华是上个月初刚刚住进病房的。在来协和医院之前,家属们都已经知道他的病情,但都瞒着,没敢告诉他。理由就是怕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通常患者家属吞吞吐吐的言语、闪烁的眼神、哭红的眼睛……都能给患者带来暗示,甚至增加患者心理的怀疑与猜想,徒增医患之间的治疗阻力。
前几天,刘建华的儿子找到了宁晓红,觉得“纸已经包不住火”了,想请她帮忙委婉地告诉父亲真实的病情。宁晓红特意选择了一个午后,想与刘建华“交底”,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刘建华居然先说出了实际病情。
宁晓红在告知病人坏消息时,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癌”“肿瘤”“晚期”等刺激性的字词,而是在进行交谈前先做好计划,包括从患者已经了解的和想了解的内容着手,告知时注意“共情”,即换位思考,同时在预后方面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循序渐进地让患者获知病情信息。
曾有调查显示,在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高达1/3的患者是被吓死的。因为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果不能被医生感知,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只能是有害而无利。做医生,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医生应当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在美国,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告知实情并不意味着不讲方式方法。台湾地区的医生非常重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对医护人员的沟通培训也相对完备。
肿瘤科医生应该学会和病人沟通,应该知道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这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学问。如果说告知坏消息需要医生高超的沟通技巧,那么家属要求向患者隐瞒病情,则是另一个让肿瘤科医生为难的请求。
在现代社会,隐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轻患者、有知识的患者,都可能借助网络了解自己的病情。病人知道真相,并不那么可怕。病人接受坏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可怕的是相互隐瞒,浪费感情,甚至伤害感情,也可能延误恰当的治疗。
病人迟早会知道自己的病情,越晚告诉病人越被动。患者及其家人,了解真实、详细的病情后,才会决定是否接受治疗计划。因此,如何尽快告诉病人或家属真实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在告知病人坏消息之前,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消息会困扰病人吗?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应该如何应对?确认这些问题后,医生一般会直接将真实的病情告诉病人(如果患者本人同意告知家属的话,也可以请家属到场),目的是让病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预后、治疗手段,并向其讲述现有不同治疗手段的优缺点、药物的作用等。
医生要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期待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鼓励他们多提问,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尽可能的澄清和解释。有效地跟病人沟通是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途径。告知坏消息做得好与坏其实也直接影响到目前的医患关系。